摘要:“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荣耀时刻。今年,河源有2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9人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和1人获评广东省先进工作者,2个单位获评广东省先进集体。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荣耀时刻。今年,河源有2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9人获评广东省劳动模范和1人获评广东省先进工作者,2个单位获评广东省先进集体。
在节日来临之际,笔者近日走进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采访了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古坑村党总支书记谢文权,聆听他是如何凭着热爱、匠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蝶变为如今的“亿元村”,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广袤农村是大有可为的舞台,看准了就抓紧干。从深圳高薪工资的总经理辞职回家种桃的“致富带头人”谢文权,用将近20年的坚守与奋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家乡眷恋、对鹰嘴蜜桃产业的热忱,以及对乡村发展义不容辞的担当,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时间回到十几年前,当时谢文权在深圳一家大型超市担任总经理,年薪较高,而他的家乡古坑村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谢文权回忆道:“那时村民的收入来源仅仅依靠耕田、种植水稻,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所得无几。看到家乡如此的景象,我便开始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于是,在2008年,谢文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薪工作,下定决心辞职回乡创业。
古坑村种植的桃树
古坑村是连平县最早种植鹰嘴蜜桃的地区,其种桃历史已有多年。然而,在当时虽然有部分村民种植桃子,但仅仅是小规模的零散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而且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导致古坑村的鹰嘴蜜桃鲜为人知。
连平县的鹰嘴蜜桃
该如何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成立连平县上坪镇古坑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是谢文权带领村民一起抱团发展鹰嘴蜜桃产业迈出的第一步。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且回笼周期长。谢文权说:“为解决前期投资资金问题,尝试了很多路子,最终选择‘以菌养桃’‘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收成周期短的食用菌灵芝产业,为鹰嘴蜜桃产业提供了造血资金。”
谢文权成立的连平县上坪镇古坑种植专业合作社
之后的一段时间,古坑村通过邀请专家团队来村里开展绿色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培训,再通过改良种植方式、推广套袋等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鹰嘴蜜桃产量低、单果小、病虫害频发等问题,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种桃“土专家”,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种植能手,参训人员超1500人次,带动就业超500人。
鹰嘴蜜桃树上硕果累累
2017年,谢文权当选古坑村党总支书记后,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推动全村继续扩大“桃”种植面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发展之路欣欣向荣,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2024年的古坑村已经拥有35家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桃农数量达到655户,种植面积从最初的不足2000亩扩展到10366亩,桃产值也从2017年的8000万元增长至2.84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村民年人均增收超过3.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2.6万元。
在谢文权的积极带动下,古坑村村民谢振光树立起信心,扩大了自己鹰嘴蜜桃的种植面积,如今已种植一百多亩,桃树总数达到一千八百多棵,年收入将近四十万元。谢振光说:“谢书记是个行事果断、真抓实干的人,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受他的带动,才扩大了种植规模。”
即将成熟的鹰嘴蜜桃
鹰嘴蜜桃产业所呈现出的强劲经济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乡发展,为产业链延伸夯实了人气基础。他们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引领鹰嘴蜜桃走上“品牌+”的发展路径。
“谢书记思想比较超前,他带领我们通过‘村委会+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借助网络直播带货,将村里的桃子销往全国各地。”河源印象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开仲介绍,他们公司每年都可以销售近四十万斤鹰嘴桃和四十万棵鹰嘴桃苗。
谢文权以一颗桃子为笔,以勤劳创新为墨,以踏实奋斗为底色,勾勒出家乡“桃经济”的美好实景图。面对入选广东省劳动模范的荣誉,谢文权始终保持谦逊。他说:“作为一名产业带头人,能够获得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份责任,在今后的产业发展道路中,我将带领村民扩种、争取把物流价格打下来,让村民增收,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文丨袁文康
图丨受访者供图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