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当记者走进银川市一家生鲜超市,原先让肉类呈现诱人玫红色的暖光灯具已更换为自然白光,一块块冷鲜肉在标准色温下显露出真实质地。“现在买肉看得清清楚楚,不像以前总担心被灯光骗了。”正在选购的银川市民李女士感慨着。这一变化得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开展的食用
4月29日,当记者走进银川市一家生鲜超市,原先让肉类呈现诱人玫红色的暖光灯具已更换为自然白光,一块块冷鲜肉在标准色温下显露出真实质地。“现在买肉看得清清楚楚,不像以前总担心被灯光骗了。”正在选购的银川市民李女士感慨着。这一变化得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开展的食用农产品“生鲜灯”专项整治行动。
今年4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在全区开展食用农产品“生鲜灯”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制售假劣肉制品问题整治走深走实。该厅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并借鉴外省经验做法,对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照明灯具进行规范,为执法检查提供统一、明确的依据,提高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专项整治期间,我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生鲜肉菜店等为重点场所,以肉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品类等生鲜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品种,全面排查“生鲜灯”使用情况,对不合规灯具督促拆除更换,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严厉查处。截至目前,共排查各类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3399家、灯具销售店272家,更换拆除不合规照明灯具3546具,拆除经营场所有色围挡11处,下发《提醒告知书》3337份,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46份,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28件。
据了解,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专项整治督导组对全区“生鲜灯”整治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实地抽查经营场所整改情况。针对个别经营者“生鲜灯”问题整改不彻底,召开专题约谈会,反馈问题、宣讲规定、提出整改意见,压实主体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我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与商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加强协作,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与驻单位纪检监察组加强协同,建立局组联动工作机制;将“生鲜灯”监管纳入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出台全区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场所配置照明设施技术规范和“生鲜灯”监督检查指南,督促经营者将“生鲜灯”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内容,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宁夏日报记者 陶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