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托镇以建设“沂水后花园”为目标,聚焦乡村空闲地治理,大力实施“四小工程”,通过建设种植小菜园、游玩小公园、健身小广场、观赏小绿地,精耕乡村“边角料”,绘就乡村幸福景。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改造闲置土地189亩,建成特色菜园326个、口袋公园12处、健身广场46个
道托镇以建设“沂水后花园”为目标,聚焦乡村空闲地治理,大力实施“四小工程”,通过建设种植小菜园、游玩小公园、健身小广场、观赏小绿地,精耕乡村“边角料”,绘就乡村幸福景。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改造闲置土地189亩,建成特色菜园326个、口袋公园12处、健身广场46个,惠及全镇群众。
盘活“边角料”,打造增收小菜园
针对村庄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杂草丛生、杂物乱堆现象,采取“村集体统一规划+农户自主认领”模式,将零散地块整合成标准化菜园。花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江说:“我们村利用房前屋后的3亩地,统一建起联排篱笆菜园,签订门前‘三包’协议,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让群众吃上放心菜,实现‘方寸之地’变‘增收宝地’。”如今走进花沟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常态,群众真切感受到“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妆点“荒废地”,建设休闲小公园
坚持“一村一景”设计理念,在废弃坑塘、闲置场院上做文章。道托镇采用“乡土树种+透水铺装+特色造型”组合,建设微型小公园12个,改造村口景观节点8处,还特别在小公园建设中保留老磨盘、石碾、老树等乡愁元素,让村民看得见变化、记得住乡愁。
激活“空白区”,构筑健身小广场
针对农村健身设施匮乏问题,按照“15分钟健身圈”标准布局。韩家曲村利用楼前空闲地,建成健身小广场,配备太阳能照明等。村民王兴花笑着说:“现在是黑白热闹不断,篮球架、健身器材都是‘抢手货’。”建立“广场长”管理制度,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管理员,组织太极拳、秧歌队等文体活动,村“BA”篮球赛年年举行。
编织“绿丝带”,培育生态小绿地
推行“见缝插绿”工程,在道路两侧、庭院围墙实施立体绿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发动群众播种价值8万元的花种子,栽植国槐、山楂、柿子树等本地特色绿化苗木,动员群众建设“一米花园”。道托村创新“特色种植围村”模式,在村内边角种植向日葵、黄花等特色苗木5万棵,村支部书记武善奎算了一笔账:“既美化了环境,每年还能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
下一步,道托镇将深化“四小工程”建设内涵,通过乡村“微改造”,推动人居环境从“整治美”向“经营美”转变,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激发“沂水后花园”乡村新动能。
来源:沂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