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苏州这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中,有一片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之地。这就是桃花坞,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写下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枝当酒钱”如此洒脱不
▲ 桃花坞美术馆
在苏州这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城市中,有一片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区域,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诗意之地。
这就是桃花坞,是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写下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枝当酒钱”如此洒脱不羁的诗句。这里更是一代代苏州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千里寻根第一站,此心安处即姑苏”。粉墙黛瓦、庭院深深、临水而居,这里的建筑风格、人文氛围和历史变迁都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中。
早在明清时期,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就是苏州传统手工业重要的生产地和聚集地,是最初的文化与创意、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占苏州古城区的八分之一,历史特征众多,脉络丰富,与之相关的名人贤士不胜枚举,大量文保、控保和历史建筑汇聚于此,同时片区内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因此,如何保护、发掘、传承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螳螂负责片区桃花坞美术馆、苏州市方志馆项目的室内外改造设计和施工。
▲ 庭院
“馆”藏古韵,厅院处处皆江南
桃花坞美术馆(以下简称美术馆)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元素,既保留了江南水乡建筑的精致和典雅,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约与大气,宛如一座静谧的艺术城堡,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简洁流畅的线条和古色古香的装饰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设计以“遥看一坞桃花红,许是吴派墨砚池”为理念,建筑设计保持现有形体格局与城市肌理,化零为整,形成完整的室内展陈空间。
外立面改造上,以吴门画派素雅风格意向为主,内庭水院以朴素雅致的风格进行改造,增加静水和松树意向,增添了庭院景致。美术馆的窗户巧妙结合了传统窗棂和现代玻璃,既保证了室内的采光效果,又增添了几分古典韵味。
▲ 苏州桃花坞历史街道区
设计还充分考虑将沿街面进行改造,加宽人行范围,增加江南屋面意象景墙,高低形成可行可游可坐的怡人街道空间,同时沿街面形成长卷,成为一个城市艺术家具,提升建筑在周边街区中的标志性。
美术馆以建筑为载体,在室内空间延展、重组,诠释其所构成的涵义,从中植入文化及地域的多样化元素。基于对现有建筑空间和功能进行优化调整,扩建展示区域,室内将各展示空间联通,封闭部分天井庭院,扩大展陈面积,形成整体大型展陈空间。
美术馆正门超高悬挑门厅雨棚,从最初对老旧门厅的拆除,到钢结构硬挑雨棚的设计与搭建,克服了无柱支撑的技术难题,挑出长度达5.2m,宽度为12m,高度还原了预期的装饰效果,让原有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大堂
门厅墙面大面积使用白色天然大理石,使得整个空间纯净空灵,给人以遐想;地面用灰色水磨石铺满,既有仿古砖的色系,又有现代材质的细腻质感,体现了古代和现代交错融合。吧台用色提炼了桃树的绿叶和花瓣的桃红色,展示了桃花坞的地域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大厅的唐伯虎印章大型吊灯让整个空间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层展厅在空间上保留了苏式建筑的坡屋顶,顶面置入一些仿木条铝板,用现代手法演示中式梁柱关系,既有中式韵味又呈现出现代空间。整个建筑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块,运用奇思妙想创造出一方独具美学魅力的新天地。
▲ 苏州桃花坞美术馆院墙
透过茶室玻璃,外面是中式园林的设计小景,内外呼应,中庭水院则是美术馆的视觉中心,素朴雅致,黑白灰色系让人置身于苏州的粉墙黛瓦之中,几棵松树的植入使宁静的空间又多了一些生机和一份意境。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感受文化的熏陶以及享受一段难忘的艺术之旅。
毗邻唐寅故居的苏州市方志馆静静地矗立在姑苏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向络绎不绝的访客讲述着苏州城的变迁,将一方山水蕴育的文化娓娓道来。
▲ 苏州桃花坞方志馆入口
“馆”内乾坤,方寸之间连古今
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新馆,以下简称方志馆)落户桃花坞,将推动该片区文旅的深度融合。在设计中,金螳螂充分挖掘桃花坞的文化内涵,通过现代手法将江南建筑的内敛、纯净融入空间,营造一个苏式生活的精神家园。
方志馆的设计以苏州博物馆为蓝本,采用新中式设计风格,通过大面积留白和简练线条营造出精神核心。同时,使用暖色木饰面和现代材质,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提升了空间的品质感。
金螳螂运用连接、延伸、开放的设计语言,融合“新”与“旧”,“人文”与“自然”,使得整个场馆内涵更加丰富。
▲ 阅览室
除了室内外的改造,金螳螂还配合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完成了方志馆的智能化建设。苏州市数字方志馆项目于2023年10月启动,2024年6月通过专家验收,并于2024年7月2日正式上线。该项目包括图书编目、志鉴全文型数据库、馆藏管理、电子阅览、协同编修和综合管理平台六大功能模块。
金螳螂在苏州市方志馆项目中的设计和施工,不仅提升了场馆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新馆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地方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如今,美术馆和方志馆已成为苏州市民以及游客必去的打卡之地,这是艺术和文化的魅力,然而成就这魅力的,又是怎样的设计魔力呢?
▲ 文创店
▲ 文博店
金螳螂:苏州桃花坞片区里的匠心
对 话
《中装》:桃花坞美术馆和方志馆的建筑面积都不大,改造设计和施工的难度会很大吧?请详细讲讲这些项目里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的?
除空间限制,技术难题也是一个挑战。美术馆正门的超高悬挑门厅雨棚设计,挑出长度达5.2m,宽度为12m,无柱支撑,施工难度极大。
金螳螂组建了专业的EPC总承包管理团队,统筹协调多专业施工,解决分专业招标烦、多专业协调难、交叉施工管理难等问题。并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项目管理指挥系统,实现对工厂产能、材料到场、用工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了项目的按期交付。针对超高悬挑门厅雨棚采用了钢结构硬挑技术,成功解决了无柱支撑的难题,高度还原了设计效果。
总体来说,金螳螂成功克服了美术馆和方志馆项目中的诸多困难。这些项目不仅成为苏州古城的文化新地标,也成为了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 展厅
《中装》:据了解,在方志馆的建设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手段以及新材料,请大致介绍一下。
金螳螂:方志馆的建设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超高悬挑钢结构技术之外,金螳螂引入了数字化管理与指挥系统,通过该系统,项目团队能够实时监控工厂产能、材料到场情况以及用工量,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并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配合相关单位完成了方志馆的智能化建设,包括弱电布置、无线网络覆盖、安保及门禁系统设置等,这些智能化系统为场馆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设计和施工中,金螳螂将现代材料(如灰色水磨石、白色天然大理石)与传统建筑元素(如苏式建筑坡屋顶、仿木条铝板)相结合。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江南建筑的内敛和纯净,还提升了空间的现代感。
▲ 展厅
《中装》:“一朝入姑苏,满眼是江南”,如今的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已成为苏州不可多得的文化和旅游地标,作为两馆的室内外改造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请谈谈感受。
金螳螂:美术馆和方志馆项目交付验收后,金螳螂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还是油然而生的。桃花坞片区的升级改造,是姑苏古城更新的有益探索和样本,为传统街区和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魂,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时代变迁下的烟火人间。金螳螂的努力成果让苏州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更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令人而感到很欣慰和振奋。
金螳螂在文化空间领域的项目成果还是很丰富的,例如国家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海澜马文化博物馆、国家版本馆、长沙梅溪湖文化艺术中心、青岛海天大剧院等。
金螳螂拥有由4000多名设计师组成的全球最大室内设计团队,积累了几千个大型和高端设计项目经验,能够满足客户多业态、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帮助客户在前期控制投资成本,保证各专业设计效果协同。
▲ 展厅
《中装》: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奔跑。请讲讲金螳螂在项目工程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情况。
金螳螂: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面对建筑产业变革,金螳螂一直积极打造智能建造体系。近年来,项目现场全面应用BIM、全控图、三维放线、机器人贴砖、机器人巡检等前沿技术,通过实时监控,智能感知等手段,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提高作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金螳螂是国内装饰行业中BIM数字化施工应用体系最为健全、技术最为成熟的企业之一。公司每年应用BIM技术的项目超过百个,通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五大特点,有效提高了建筑质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建造成本。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GIS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孪生、数字中台、物联网等平台产品,为建筑项目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苏州中心等项目都展示了金螳螂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强大实力。
此外,金螳螂依托自身培训学院,建立了四维培训体系,通过VR模拟和实操基地培训,孵化装配式成熟产业工人,提升工人技能水平。
金螳螂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物联化、智能化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实现工程建造的转型升级,促进工程建造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权威 · 引导 · 影响力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优质设计案例投稿邮箱: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