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特产”到“国字号” 恭城月柿的出圈密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4:57 2

摘要: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中,“恭城月柿”凭借优良品质和市场潜力成功入选。恭城,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美誉,凭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柿树生长的土壤环境,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恭城月柿,成为全国县域种植柿子面积最大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中,“恭城月柿”凭借优良品质和市场潜力成功入选。恭城,享有“中国月柿之乡”美誉,凭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柿树生长的土壤环境,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恭城月柿,成为全国县域种植柿子面积最大的地方。近年来,恭城更是把恭城月柿从地方特产,一路打造成了“国字号”金字招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万亩柿园(李宏辉 摄)

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柿林(李宏辉 摄)

深挖“土”价值,农文旅玩出新花样

恭城深挖乡土资源,把“土”资源玩出新花样,将月柿产业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深度融合,把绿水青山、民族风情与农业资源巧妙结合,在这里,农业不再只是种地,而是“农业+”多业态齐飞,产业增值空间不断被拓展。

恭城月柿历史底蕴深厚,承载着千年农耕文化。当地百姓世代传承、改进栽培技术,培育出独特的恭城月柿品种,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系统。2017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单;2019年又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2年,《恭城月柿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恭城月柿”脆柿(李宏辉 摄)

金秋时节,恭城月柿节期间,在柿园里打卡拍照的游客(李宏辉 摄)

依托月柿特色产业,恭城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健康养老、农耕文化体验、民宿美食、民俗文化等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月柿博物馆、柿子博览园等相继建成,8个园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红岩村打造的特色农业旅游路线更是成为标杆。自2003年起,每年金秋举办的“恭城月柿节”,以节为媒,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水果销售、旅游推介搭建平台。2024年,恭城接待游客超528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超53亿元。

走好“特”路子,月柿变身“香饽饽”

恭城月柿能火遍全国、走向世界,靠的就是一个“特”字!恭城全面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恭城月柿是当地农民经多代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果树寿命长、品质稳定,果实个大形圆、皮薄肉厚、清甜脆嫩,无核或少核、含糖量高,畅销海内外,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为了让月柿品质更稳定,恭城下足了功夫!在生产管理方面,恭城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多项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推行合格证制度,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2008年,10万亩月柿基地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5年,恭城月柿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恭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的恭城月柿产品展示(邓丽洪 摄)

2023年12月16日,云南大理全国“土特产”推介大集,恭城月柿产品展示(邓丽洪 摄)

品牌建设上,恭城聘请专业机构对品牌形象、价值、营销等进行系统规划,加强品牌监管。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宣传、举办推介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恭城月柿”先后荣获“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2023年品牌价值达60.63亿元,入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还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产品入驻全国各地大型商超,远销东盟、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并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壮大“产”动能,产业链条大升级

恭城因地制宜打造月柿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2024年,全县柿子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产量95万吨。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基础上,坚持工业化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恭城月柿”柿饼(李宏辉 摄)

当地发布多项地方标准,通过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精深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并联合科研院校,研发出柿饼、脆柿、果脯、柿果酒、柿子醋等十几种月柿系列产品。从鲜果到深加工,从吃的到用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附加值直线上升。2023年,恭城数字“柿”业荣获全国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柿子园里,瑶族阿妹正在直播售卖恭城月柿(李宏辉 摄)

如今,恭城月柿产业早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从一片月柿林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蓝图,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升级,“土特产”到“国字号”,恭城让“中国月柿之乡”的甜蜜事业愈发红火!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