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去年全年同比下降3.3%。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
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去年全年同比下降3.3%。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
具体来看,近六成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58.5%。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利润增长7.6%,加快2.8%。(国家统计局)
|点评|3月规上企业利润加速修复,拉动一季度数据由降转增。去年基数较低,再加上今年各种内需提振政策的效果陆续释放,国内需求端略有回暖,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开始修复,生产较为活跃。不过在价格端,一季度工业企业出厂价格数据依旧呈现负增长,拖累了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美国关税对国内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尚未反映在一季度的数据中。政治局会议将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摆在了更加优先的位置,第二批以旧换新资金已经下发,后续更多增量政策有望陆续加码。
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约2200亿元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万亿,增加约2200亿元,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同比多增超过2000亿元。
邹澜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箱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做好金融支持。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央广网)
|点评|低房贷利率的政策环境下,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规模明显,购房需求得到有效释放。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底的复苏态势,市场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积极入市。近期各地陆续出台新一轮稳楼市政策,加上房企积极促销,重点城市的交易活跃,房地产市场有望进一步筑底。
去年三季度一系列增量政策发布至今,已经带动房地产市场表现明显改善。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加显著,居民购房意愿增强,有望刺激家装等更多消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房贷录得明显修复,但当前居民存款增量同样较高。面对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居民的储蓄心理还是比较重,要进一步释放有效需求,还需要政策上继续发力。
一季度小米手机登顶中国区销冠
4月28日消息,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别为:小米出货量1330万台,市场份额18.6%,同比增长39.9%;华为出货量1120万台,市场份额15.7%,同比增长10%;OPPO出货量1110万台,市场份额15.5%,同比增长0.5%;vivo出货量1080万台,市场份额15.0%,同比增长4%;苹果出货量980万台,市场份额13.7%,同比下降10%。时隔十年,小米手机中国区销量再次登顶。
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0.5%,中小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从23.5%下降至19.5%。在排名变化中,小米成为本季度增长幅度最大的厂商,出货量同比增长近四成。苹果出货量出现10%的下滑,市占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成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录得负增长的厂商。(财联社)
|点评|国补政策加持,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有所回暖。其中,小米手机出货量实现高速增长,年初15 Ultra正式发布,进一步弥补了小米手机在高端市场的短板。“人车家”的全生态物联网布局,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米手机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小米在宣传时会强调国补后的购机价格,充分发挥国补的作用,或也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技术驱动下,当前消费者购买手机更加注重智能体验,而在AI开发上进展缓慢的苹果,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依然处于下滑区间,有逐渐落后之势。整体而言,国内手机市场的短期复苏,主要还是依赖政策补贴推动,行业内仍待出现能够长期撬动销量的颠覆性技术创新。
永辉超市四年亏损超95亿元
4月28日消息,永辉超市近日发布年报显示,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675.74亿元,同比减少14.0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4.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亏损1.36亿元。这是永辉超市连续第四年亏损。2021年—2024年,永辉超市累计亏损超过95亿元。年报显示,去年永辉超市完成31家门店商品结构调整与服务升级,关闭了232家尾部门店。这使得公司去年毛利率较上年减少0.78%。
永辉超市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8亿元,同比下滑79.96%。(界面新闻)
|点评|永辉超市难以走出的亏损困境,只是当下传统商超日益衰败的一个缩影。线上零售模式迅速发展、线下仓储会员店加入竞争,都在侵蚀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逛大卖场的人流大不如前,永辉自然要关闭效益不佳的门店,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营收表现。闭店的同时,这几年永辉一直在推动调改,前期投入也比较大。
主打学习胖东来的永辉调改,确实吸引了不少市场关注度。但永辉能否成功突围,关键还要看热度消散后的实际客流量与经营状况。要将胖东来的极致服务复刻到更大范围,可能会加剧其成本压力。同时,重建供应链模式、优化商品结构,也都是牵筋动骨的大工程。目前来看,一季度永辉的盈利水平较前期亏损已有所修复,伴随调改效果逐步显现,今年或是其止亏的关键一年。
马斯克的xAI被传拟融资200亿美元
4月27日消息,马斯克旗下xAI控股公司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为其整合后的AI初创公司(xAI)及社交媒体业务(X平台)筹集约200亿美元资金。若交易达成,该公司估值将突破1200亿美元,成为继OpenAI今年初400亿美元融资后,全球初创企业史上第二大单轮融资。xAI控股是2025年3月由社交平台X(原推特)与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合并成立。
根据一份监管文件显示,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已经成功筹集了60亿美元资本,完成了这轮持续数月的融资后,xAI的估值超过了400亿美元。据悉,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去年在一轮私人交易中,市值达到350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综合界面新闻)
|点评|X平台和xAI整合后,确实能发挥1+1大于2的效果,社交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AI功能,AI大模型得到更多训练数据,有了落地应用场景,此前两家公司就已经展开深度合作。即便如此,寻求200亿美元的融资对于xAI控股公司来说似乎还是有些太高了。投资界前两年对于AI行业的热情已经有所降温,现阶段AI应用对用户支付意愿的提升与AI应用端巨大投入不成正比。
马斯克收购推特后背上了巨额债务,至今未能全部偿还,本次融资不光是为了公司发展,也有偿还债务的考虑。马斯克旗下的诸多公司除了业务确实属于科技前沿外,马斯克自身的光环对公司估值的提升增色不少。近期马斯克工作重心并非放在公司经营上,对融资的推进或许有所影响。
泡泡玛特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
4月28日消息,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又称拉布布)第三代产品近日在全球发售。发售当日,泡泡玛特官方应用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物榜的首次登顶,同时,泡泡玛特App一日之内跃升了114个位次,成为免费总榜的第四名。据悉,泡泡玛特在海外的线下门店出现了排队长龙,如美国芝加哥密歇根大道泡泡玛特门店,美国人为了LABUBU新款发售凌晨排队。
2024年,LABUBU所在的IP THE MONSTES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成为泡泡玛特旗下营收第一的IP。2025年一季报显示,泡泡玛特整体收益同比大增165%至170%,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95%至100%,海外市场则增长475%至480%,成为业绩增长的绝对主力。(每经网)
|点评|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带动潮玩经济在这几年走红。其中,泡泡玛特凭借独特设计与强大的IP矩阵,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除去可爱的外表,玩偶盲盒还给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惊喜感和情绪陪伴。同时,线下IP的拟人态互动,结合社交媒体的渲染和传播,进一步增强情感连接,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像泡泡玛特的LABUBU,就是如此打造出的“顶流”。
和业绩的爆发式增长相比,泡泡玛特在海外扩店上的步伐并不算太快。潮玩本身不是刚需产品,更依赖对消费者心智的把握,而这并不是靠多开店就可以实现的。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的品牌,更需要建立起长期的市场认可度。尤其是潮玩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很快,这些都为泡泡玛特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增加了变数。爆款IP创造业绩“神话”之后,泡泡玛特的表现仍待时间验证。
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全年或超8000亿港元
4月28日,中金公司最新研究显示,自今年以来,南向累计流入6041亿港元,日均流入(82.8亿港元)已是去年全年的近2.5倍(2024年全年流入8078.7亿港元,日均34.7亿港元)。中金预计今年以来机构端可量化资金增量约在2000亿—3000亿港元区间,全年预计实现8000亿—10000亿港元规模。
在结构性资金图谱中,公募与险资构成核心支柱。截至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配置比例已攀升至30.8%的历史峰值。值得关注的是,ETF通道正成为散户入市新利器。3月港股ETF净申购额达234亿元,4月更录得近350亿元资金涌入,创下单月历史纪录。(财联社)
|点评|大多数资金都是“买涨不买跌”,港股阶段性上涨动力已经放缓,南向资金全年难以保持年初的快速流入态势。特别是ETF市场中,港股相关的部分产品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溢价。此前由于市场情绪过热,美股、黄金、芯片等多类ETF均出现过大幅溢价,后续很快就能得到向下修复,本次港股类ETF预计同样不会例外。
港股不同于A股,做空机制较为完善,上市公司还有快速融资的闪电配售机制。港股从全球估值洼地中逐渐爬出后,多空博弈将更加激烈。今年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市场前期热议的“东升西落”有待后续业绩证实。
周一两市震荡调整沪指跌0.2%
4月28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72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近百股跌超9%。从板块来看,银行股维持强势,电力股冲高回落,算力概念股一度反弹。下跌方面,地产股集体大跌,消费股展开调整。
截至收盘,沪指报3288.41点,跌0.2%,成交额为4419亿元;深成指报9855.2点,跌0.62%,成交额为6145亿元;创指报1934.46点,跌0.65%,成交额为2631亿元。(财联社)
|点评|周一指数走势十分平稳,午后更是几乎没有波动,但个股情绪明显偏弱,涨跌比失衡。年报及一季报即将迎来最后披露期,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少量业绩表现大幅不及预期的个股业绩得到披露,数十家个股被ST,市场风偏急剧下降,仅有银行、钢铁、电力等红利类板块飘红,多数板块展开调整。
周一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披露了后续增量政策的具体方向,并通过央视新媒体账号给出了“6月底前推出”的时间表。目前,两市对于增量政策的态度较为谨慎,尚未对此进行提前博弈。
来源:资本迷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