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甲功 健康早掌控丨筑牢健康防线,守护“生命蝴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30 15:10 2

摘要:每天早晨照镜子时,你是否注意过颈部下方那块不起眼的“蝴蝶状”皮肤?这里藏着一个掌控全身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它分泌的激素就像身体的“油门”,少了会乏力,多了会亢奋。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疾病,但多数人却对它的认知停留在“大脖子病”。本文将带您走进

每天早晨照镜子时,你是否注意过颈部下方那块不起眼的“蝴蝶状”皮肤?这里藏着一个掌控全身代谢的“指挥官”——甲状腺。它分泌的激素就像身体的“油门”,少了会乏力,多了会亢奋。我国每5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疾病,但多数人却对它的认知停留在“大脖子病”。本文将带您走进甲状腺的世界,用日常语言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益彩明天-甲状腺疾病预防公众科普教育公益活动项目,于2025年4月22日上午在宁波市进行了第十七场科普会议。该项目旨在加强甲状腺疾病知识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

本期项目邀请到镇海区人民医院的江秋燕教授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盛家社区居民进行了一场线下的甲状腺疾病公益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中,江秋燕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常见慢性病之一——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我的体检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有甲状腺结节,我该怎么办啊?”“我的甲状腺功能化验结果显示有些不正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压力过大导致的?怎么治疗啊?”随着甲状腺疾病检出率的提高,不少人都反映自己被甲状腺疾病所困扰。科学认识和正确防治,有助于避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

重新认识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下方软组织内,形状像一只展翅的蝴蝶。甲状腺被喻为“身体发动机”,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调节人体的糖、水、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的代谢,对心功能及骨代谢有重要影响,可谓牵一“腺”而动全身。

甲状腺的核心功能全解析

代谢调节中枢:甲状腺激素可提升细胞氧化速率,加速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为身体供能。若其分泌不足,基础代谢率下降,易引发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等甲减症状;反之,激素过量则导致代谢亢进,出现心悸、多汗、消瘦等甲亢表现。

生长发育基石:在胎儿及儿童期,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及骨骼发育至关重要。若孕妇缺碘或胎儿甲状腺发育异常,可能引发“呆小症”,导致智力低下及身材矮小。

心血管守护者:甲状腺激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维持心输出量稳定。甲减患者易出现心率减慢、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风险;甲亢患者则可能因心率过快引发房颤。

可以这样说,人类从胎儿大脑发育到老年认知功能,从心脏跳动频率到肠道蠕动速度,甚至皮肤含水量都受其影响。临床数据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100余种症状表现,但80%的公众对其认知仍停留在"大脖子病"层面。

数据透视:触目惊心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现状

根据《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显示,我国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高达50.96%,每两人中即有一人受其困扰。其中:

甲亢:在碘充足地区,患病率约5%,以Graves病为主;碘缺乏地区则可达10%-1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更为常见。

甲减:患病率约17.8%,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8倍,尤其高发于妊娠期及产后女性。

甲状腺结节:通过超声检查,约50%的成年人可检出结节,其中5%-10%为恶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约60%的患者处于疾病隐匿期未就诊。"江秋燕教授特别指出职场人群的"三低现象":知晓率低(38.7%)、治疗率低(45.2%)、控制达标率更低(仅29.5%)。

因此,可以说甲状腺疾病如今已经是一种常见病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行。

甲状腺“罢工”的几大信号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病因:Graves病(占80%)、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

症状:心悸、手抖、多汗、体重下降、突眼、情绪波动。

预警信号:心慌手抖、怕热多汗、体重锐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病因:自身免疫损伤(如桥本氏病)、甲状腺切除、碘131治疗。

症状:畏寒、乏力、便秘、水肿、记忆力减退。

预警信号:嗜睡乏力、记忆减退、顽固性便秘

甲状腺结节

分类:良性结节(如腺瘤、囊肿)占90%-95%,恶性结节(如乳头状癌)预后较好。

筛查:超声检查是首选,若结节伴微钙化、边缘不规则等恶性特征,需进一步穿刺活检。

预警信号:颈部肿块、吞咽不适(需警惕5%恶性可能)

甲状腺炎

类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毒感染)、桥本氏病(自身免疫)。

症状:发热、颈部疼痛、甲状腺功能波动(甲亢→甲减→恢复)。

预警信号:疼痛发热(急性)、情绪波动(桥本氏)

这几类高危人群,你的甲状腺还好吗?

女性:甲状腺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在生理周期、妊娠期、更年期等阶段经历的激素波动有关。例如,甲亢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5至10倍,且多发于20至40岁之间。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逐渐衰退,甲状腺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老年人群体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抑郁等症状。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如1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疾病。

碘摄入异常者: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摄入过多或过少的碘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例如,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碘过量则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的人:辐射是甲状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孕妇及产后女性:孕期和产后阶段,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的波动。

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南:

科学防治,从生活细节做起

饮食管理

适量补碘:成人每日需碘120微克,孕妇150微克。可食用海带、紫菜,但甲亢患者需低碘饮食。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的朋友,每日摄碘量也应遵循医嘱。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控制海产品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

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西兰花),减少高脂、高糖饮食。

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熬夜会扰乱内分泌,建议每日睡眠7-8小时。

情绪管理:负面情绪多、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均可能会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从而诱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对于这类人群,建议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

远离辐射:儿童及青少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X光检查。工作中需要接触电离辐射和复杂电磁环境的人群,建议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定期体检

江秋燕教授强调:“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攀升,与碘摄入失衡、环境污染、精神压力及检测技术普及密切相关。早期筛查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筛查项目:甲状腺功能检测(TSH、FT3、FT4)、甲状腺超声。

筛查频率:健康人群每年1次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血液化验;35岁以上高危人群,尤其是女性,建议每年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彩超检查。每半年1次;妊娠女性需在孕早期、孕中期各查1次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等相关指标。

当发现甲状腺肿大或感觉颈部不适,出现不明原因的怕热或怕冷、消瘦或水肿、月经改变、乏力、心悸、手抖、脱发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专家呼吁:早发现、早治疗,

守护甲状腺健康

“甲状腺疾病早期症状隐匿,但通过规范筛查可实现‘防患于未然’。”江秋燕教授呼吁大家重视甲状腺健康,她强调:“甲状腺疾病高发,但定期体检、科学治疗,完全可以将疾病对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江秋燕教授分享了一位患者的真实案例:45岁的张女士因定期体检发现甲状腺微小癌,经手术切除后恢复良好,至今已健康生活10年。“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甲状腺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与拖延。”

结语:甲状腺虽小,却关乎全身健康。让我们从今天起,关注这只“生命蝴蝶”,用科学的生活方式与定期的医疗检查,共同守护健康防线。

来源:肿瘤学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