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净利润则出现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上年同期为107.51亿元;扣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47亿元,上年同期为108.34亿元。
4月29日,全球最大的单晶光伏制造商——隆基绿能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
根据年报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5.82亿元,同比下降36.23%。主要系组件和硅片等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影响。
净利润则出现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86.18亿元,上年同期为107.51亿元;扣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47亿元,上年同期为108.34亿元。
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解释称:2024年业绩的大幅下降,外因是行业供需失衡,开工率不足,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产能淘汰带来资产减值。内因是我们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
事实上,2024年国内光伏行业几乎“全军覆没”。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多家龙头企业营收利润皆双双“跳水”,且无一实现盈利。
然而矛盾的是,另一边好消息频频传来。根据官方统计,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全球占比近50%。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出口方面,光伏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超过40%和12%。
至此,我们不禁疑惑,中国光伏行业究竟怎么了?
“内卷外堵”的光伏产业困局
根据公司年报介绍,2024年,全球光伏市场在碳中和加速背景下保持较快增长,“光伏+”与多元化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光伏制造端供需严重失衡,激烈竞争下“量增价跌”加剧,叠加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带来的出海压力,造成“内卷外堵”的局面,行业进入到深度调整期。
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链的主旋律只有一个词:“跌价”。
以硅料为例,2024年多晶硅致密料均价由年初的65元/kg降至年底的39元/kg,降幅40%;颗粒硅由年初的59元/kg降至36元/kg,降幅39%。部分主流N型硅片降幅超过50%。
TOPCon电池片与硅片走势大致相同,182矩形TOPCon电池片均价年度降幅最高达到40%;双面双玻单晶PERC组件均价年底降至不足0.7元/W,降幅28%~30%。TOPCon、HJT双面双玻组件降幅分别为13%、29%。
据中国光伏协会统计,2024年,各环节价格相较2023年高点下降60%-80%,下半年多数环节亏损运行。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端产值同比下降超44.7%,超5700亿元,产值下降额超过2012年光伏全行业全年销售额的2倍。
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指出:企业长期亏损会严重影响研发投入与技术进步,降低行业长期竞争力,同时也难以保障应用端产品供应、质量与服务。
部分市场观点总结称:由于多年来的无序扩张、配套政策的落后以及地方的不作为,最终导致了行业的供需全面失衡矛盾突出。
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既频频面临贸易壁垒,持续丢失当地市场份额;又面临竞对企业的直接威胁。当前,美国、印度等主要市场本土化供应的比例显著提高,印度、土耳其等国加大对欧美的出口,形成对中国企业的直接竞争。
今年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加征让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东兴证券在不久前的一篇研报中指出:加征对等关税等增加贸易壁垒的举措,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更为复杂,将促使各国加速本土光伏产业布局,未来光伏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竞争环境。
不过,光伏行业早前已经受过“双反”打压,市场认为此次对等关税的影响会弱于“双反”造成的影响。
据悉,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此外还有201关税、301关税,因此,中国光伏产品只能绕道东南亚基地对美国出口。2024年美国针对东南亚四国重启双反调查,初步裁定后的双反税大幅上升,最终终裁结果将于2025年年中公布,国内光伏企业通过东南亚设厂出口美国的路径将被封堵。
企业经营失策,营收利润双降
对于2024年的营收利润的双重下降,隆基绿能在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受行业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联营企业(光伏行业)投资收益下降较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步增加。
根据披露,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整体毛利率为7.44%,相较上年同比减少了近11个百分点。其中,核心产品组件及电池毛利率下降12.11个百分点;硅片及硅棒毛利率下降30.19个百分点。
同期,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28亿元,相较上年同比减少96.3%;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为61.28亿元,同比增加18.51%;信用减值损失1.77亿元,同比增加203.26%。
隆基绿能总结道:公司受“以产定销”的运营模式和思维惯性影响,2023年下半年公司新产品出现了严重的研产销脱节的错误:HPBC1.0产品在未与竞品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大规模投产,导致库存急剧上升,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
同时,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停产该产品,对产线进行新一代BC技术的改造升级,又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
此外,受前两年清关受阻的影响,公司支付了大量的货物滞留、回运费用,而且疲于应付因不能交付形成的客户索赔。最后,虽然管理层在2023年已经预判了市场的下行,但是组织惯性强大,没有及时调整资本支出和预算,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彻底的成本转型。
对于未来改革方向,公司表示将从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成本的精益化管理、产能投资的生态化转型三方面出发。从生产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精细化管理和行业赋能等角度开始发力,积极企业高质量增长新路径。
截至目前,公司已实现了基于BC2.0平台的Hi-MO9和Hi-MOX10产品系列的成功量产,拉开了与竞品的差距;成本方面,一季度,所有产品线的成本效率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另据年报介绍,2024年,公司隆基绿能HPBC2.0电池成为全球规模化量产效率最高的组件,规模化量产效率高达24.8%,双面率可达(80±5)%。前瞻性布局的美国本土产能实现全面投产创利,“灯塔工厂”引领先进制造能力快速跃升。
此外,公司全年实现硅片出货量108.46GW(对外销售46.55GW),电池组件出货量82.32GW。海外市场中,印度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中国、欧洲集中式市场占有率居首;美国合资组件工厂满产满销;中东非地区组件销量大幅增长76%,亚太新兴重点市场巴基斯坦销量同比激增136%。
公司连续第21次蝉联PV-Tech组件可融资性最高评级AAA(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连续第四年荣膺顶级认证机构EUPDResearch授予的“顶级光伏品牌”。
2025年能否出现转机?
2024年底至今仍有光伏项目陆续投产。因此行业普遍认为,2025年光伏价格短期内或仍难以回归合理区间。
根据隆基绿能2025年一季度报告披露,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52亿元,相较上年同比减少22.75%;不过同期归母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减少38.89%,亏损明显收窄。
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企业加强库存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减少、精兵简政措施降低期间费用、部分处置并将中晶科技剩余股权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增加投资收益所致。
此外,随着“430”和“531”光伏政策节点临近,行业出现抢装潮,从而刺激企业开工交付,而光伏组件价格也有所回升。
事实上,中央自去年便开始发力干预。2024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不仅再次着重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且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工信部新修订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大幅提高光伏制造项目资金、技术水平、水电能耗等指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的同时也遏制产能无序扩张。
同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重磅消息,将光伏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另有最新市场消息传出,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尽快脱困。
与此同时,行业内也多次组织举行自律座谈会,避免互相恶性竞争。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指出,解决当前困境,首先是行业自身要找到健康的发展方式,强调“投资有收益”,自己把帐算清楚。
然而,有市场观点指出:由于各家企业情况不同,行业自律的不一致性或将推迟拐点来临。预计2025年光伏组件价格仍将处于低位调整阶段,且部分小企业可能会加大清库存力度以求生存,或造成阶段性价格压力,长期不会存在大幅下降可能但上行存在压力。随着产能调整和出清,预计2025年底及2026年初格局有望改善。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