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挺,男,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896年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后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苏联红军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第
叶挺
叶挺,男,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896年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者之一。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后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苏联红军大学学习,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等职,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代理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而脱党。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皖南事变”后遭国民党当局关押。先后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以及重庆红炉厂秘密囚室。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营救获释,出狱后即重新入党。4月8日,在飞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时年五十岁。
叶正邦
叶正邦,男,四川隆昌人,1923年出生。1940年在省立成都中学读书时,组织“星潮自然科学社”读书会,研读进步书籍。1943年投奔延安,因车祸未果。后到成都《东方夜报》作校对、助理编辑,以开办图书馆为掩护,传播进步思想。1947年11月,重庆大学进步学生叶孟君失踪,叶正邦在成都组织各方力量,追查叶孟君下落,因特务在叶孟君处查到他邮寄的《挺进报》和给叶的信件而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监狱。时年二十六岁。
丁地平
丁地平,原名丁青云、丁志诚,男,四川仁寿人,1911年出生。中共党员。1931年在成都读高中时,因参与抵制日货运动而休学回乡种地。1938年在私立金陵大学农业部藉田农业推广区附属农业补习学校半耕半读。194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员,因常看《新华日报》而结识地下党员,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他负责藉田乡、煎茶乡地下党支部工作,组织了各种“读书会”,并与地下党员苏世沛一起恢复了被破坏的中共仁(寿)彭(山)华(阳)特区区委。1943年初,奉上级派遣来到彭县工作,同年秋返回藉田,领导藉田、煎茶、刘公等地的支部工作,并把“青年会”“读书会”扩大到仁寿县的视高乡、老君场、二峨山一带,派人打进这些乡保机构和袍哥组织,分化瓦解敌人,他本人出任藉田乡十九保副保长,领导和发动农民开展抗丁抗粮运动。1947年领导藉田地区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重庆中央医院,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5月被捕,先后关押于重庆长官公署二处和白公馆监狱,是白公馆“狱中红旗”的制作者之一。同年11月27日殉难于白公馆大屠杀。时年三十八岁。
左绍英,女,重庆合川人,1919年出生,中共党员。曾在北碚大明纺织厂做工,因要求资方增加工资被开除。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北碚中心县委为了开展革命活动,集资在黄桷树创办棉织生产社,安排左绍英去社内做工,并担任社内党支部的组织委员。1947年丈夫王璞任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她协助王璞开展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成立了一个交通支部,以行商为掩护,在重庆、广安、岳池、璧山等地,接待、联络各地革命同志,筹措起义经费,转送枪支子弹、医药用品。1948年10月带孕被捕,经受住了敌人严刑拷打,决不交出王璞(已牺牲)下落及党组织情况。因受刑,在狱中早产一女孩,取名卓娅,难友们称为“监狱之花”,1949年11月27日,母女同时殉难于渣滓洞。时年三十岁。
来源:开朗明月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