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发布:5月防病提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16:45 2

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过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5-10月份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5月,春夏交接之时

气温逐渐升高

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日趋活跃

蚊虫活动愈加频繁

加之五一假期

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活动增多

加大了传染病传播和输入风险

徐州疾控

提醒广大市民

5月需重点防范

登革热百日咳、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

预防食物中毒

注意空调清洗与使用过程中的健康风险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过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5-10月份为流行季节,人群普遍易感。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突然发热(可达39℃以上), 剧烈头痛、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通常称为“ 三痛”),以及 面部、颈部、胸部潮红(即“ 三红”)表现,有时还伴有皮疹、出血表现。

绝大多数病人可在1-2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预防提醒

1.预防登革热的 最佳方法是保护自己免受蚊子叮咬。

①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进行防蚊、灭蚊。

②定期清除各种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③如在蚊虫出没的高峰时间段外出,建议穿长袖衣服进行防蚊。

2.登革热主要在 南美洲、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流行,如果有上述地区旅游或务工史,回国后 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救治。

3. 目前尚无抗登革病毒特效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轻症患者如居家隔离治疗,做好防蚊隔离,杀灭居室内成 蚊。

二、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季和春季为高发

感染后典型症状表现为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具有高度传染性,特别容易在儿童、婴幼儿以及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传播。因病程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

预防提醒

1.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自2025年1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百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和6周岁的儿童各接种1剂次。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采取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勤通风、勤洗手、合理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3.若出现持续或间歇性咳嗽超过2周,应 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4-7月为春夏季发病高峰期

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密切接触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病患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餐具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其次为 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 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亦可感染

临床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一般在2周内痊愈。

预防提醒

1.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从而避免交叉感染。

2.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饭前便后应用肥皂水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

3. 减少聚集。该病流行季节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 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 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阳光下晾晒。

6.自愿接种EV71疫苗,鼓励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疫苗。

四、空调清洗与使用健康提醒

5月,气温逐渐升高,空调即将进入高频使用期。长期未清洗的空调,内部会积聚大量灰尘、细菌和螨虫。若直接开启,这些污染物会释放到室内空气中,易引发咳嗽、过敏、肺炎等健康问题。

预防提醒

空调启用前建议清洗一次,具体步骤如下:

1.切断电源:操作前务必拔掉电源,避免触电。

2.外部清洁:湿布擦拭外壳,避免水分渗入内部。

3.过滤网清洁:清水冲洗,顽固污渍用中性洗涤剂浸泡,阴干后装回。

4.散热片清洁:喷洒专用清洁剂,静置15分钟后开启最大风量排水。

5.深度清洁:建议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拆洗,避免自行损坏电路。

空调使用时需注意:

1.做好日常维护,定期清洁过滤网。

2.定时开窗痛风换气,减少病菌滋生。

3.温度建议设定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防止免疫力下降,以免诱发鼻炎、哮喘等疾病。

五、预防食物中毒

5月份,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加,食物易腐败变质,且苍蝇活动频繁,其体表及排泄物易携带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餐具传播疾病。此外,假期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多,食物中毒风险相应增加。

食物中毒通常表现为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 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预防提醒

1.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 勤洗手,餐具和厨具要经常 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安装纱门纱窗。水果、熟食切块后尽快食用,存放时加盖防蝇罩,避免苍蝇接触,减少暴露时间,同时注意及时清理厨余垃圾, 减少苍蝇孳生环境

2.食物要彻底 煮熟烧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 彻底加热。食物及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 生熟分开

3.凉拌菜 现做现吃,避免隔夜存放。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不能及时吃的食物 要冷藏或冷冻存放。食物在冰箱中也 不能过久储存,冰箱内食物不宜堆积过满, 定期清理过期食品

4.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选择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菌类、野生植物

5.旅行期间和外出就餐时,应选择 卫生资质齐全的餐厅,避免路边无证摊贩,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 分餐,提倡使用 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