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首发”冲刺到常态化比拼、从破冰萌发到遍处开花、从新旧动能转换到更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商业航天作为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荆棘、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中,无限接近“星辰大海”。这一承载着产业变迁的“新增长引擎”,是政策的支撑,资本的聚力,也是长期的布
撰文 | 泰伯网
编者按:从“首发”冲刺到常态化比拼、从破冰萌发到遍处开花、从新旧动能转换到更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商业航天作为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荆棘、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中,无限接近“星辰大海”。这一承载着产业变迁的“新增长引擎”,是政策的支撑,资本的聚力,也是长期的布局与厚积薄发。
泰伯网试图以多个转折点事件为切片,一窥十年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情况,深入探讨产业上中下游市场的变迁。从无到有,由易到难,迎“1”向“N”,都汇集在“中国商业航天十年”这一专题栏目中。
在商业航天产业的时间表上,2014年、2024年注定是里程碑式的存在。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起点;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也因此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
时值产业发展十年之际,商业卫星龙头上市公司航宇微的总经理颜志宇站在公司商业化战略、商业航天市场现状以及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驱动下的未来产业展望等视角,将航宇微商业卫星发展近十年的布局与思考娓娓道来。
01
站在高光谱卫星数据的开端
回望过去十年,颜志宇感慨称,商业航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从前期只是开放民营企业的参与,到如今商业航天成果在全国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加入商业航天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从一开始能够真正从事商业航天服务的核心单位只有二三十家逐渐发展为几百家,并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陆续在各地投招标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身处产业发展的洪流之中,航宇微的定位坚定且清晰。“起初,我们规划珠海一号的时候,就是想从中国市场的高光谱卫星做起,慢慢推向全世界。”
2018年4月,航宇微成功发射“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业务首星,开启了中国商业高光谱卫星的新纪元。彼时,国内商业遥感卫星仍以多光谱为主,高光谱技术尚属空白。这一突破不仅填补了技术缺口,更让中国在全球高光谱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卫星发射画面
航宇微02组卫星入轨之后,现场许多科学家纷纷表示支持中国商业高光谱卫星行业。颜志宇回忆道,“时隔不久,在中国商业航天高光谱卫星数据首发会上,王家耀院士、刘文清院士、赵文津院士、王家骐院士、徐文院士等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表示,‘我们一辈子都在从事高光谱,特别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高光谱卫星上天,航宇微带着这一梦想,开启了中国高光谱卫星的新纪元。’”
在颜志宇看来,航宇微高光谱卫星上天,一方面促进了高光谱技术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打通了研究端到应用端的壁垒;更重要的是让高光谱行业在遥感行业中真正开始拥有地位和话语权。
也正是业务星首发后,航宇微在次年(2019年)中标了珠海市“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
提及此次中标,颜志宇的语气中充满自豪感。“这在当时是唯一一个,即由一家公司利用卫星数据为整个市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交通、农业农村、旅游等领域提供全面应用服务的案例,足以证明卫星能够真正支撑现代化智慧城市的发展。”
这一项目开创了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城市治理的先河。泰伯网了解到,中标之后,航宇微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为珠海市11个局办制定了近67个专题,从而实现了自身产品/系统与局办应用体系的无缝衔接。该项目已在2021年3月顺利验收。
截至目前,“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已发射在轨卫星12颗(4颗视频卫星、8颗高光谱卫星),可实现2天半覆盖全球、对特定区域1天重访。基于上述在轨卫星,航宇微也从2018年至2024年实现了高光谱卫星数据的全球覆盖,规模达到几十个PB,从而掌握了全球高光谱的动态变化。
手握大量卫星数据,航宇微正在不断做深做宽,逐渐实现从数据服务到应用服务再到平台化服务的迭代升级。
颜志宇坦言,“我们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卫星发射运营商,升级为‘空天数据智能服务商’,致力于打通从数据采集到行业赋能的完整链条。”
02
以“芯”立本,卫星智造进行时
“最初布局商业航天,是希望能将宇航电子元器件应用于更多、更广泛的领域。”颜志宇表示,成立之初,航宇微是一家研发生产自主可控高可靠芯片和存储器的公司,当时还是以“欧比特”的名称对外。
2015年左右,航宇微的业务已经升级为宇航电子事业部、卫星大数据事业部和人工智能事业部三大板块。
时间来到2017年,我国商业航天从政策引导期迈入高速发展期。彼时,航宇微管理班子意识到商业航天大有可为,数据服务或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2021年底,航宇微便将卫星大数据事业部分拆至珠海欧比特卫星大数据有限公司(下称“卫星公司”),旨在聚焦数据深度开发与市场化运营。颜志宇解释称,“将卫星公司调到二级子公司,一是打算将其专业化、实体化运营,便于规模化管理。二是出于资本方面的考虑,时机成熟时,可考虑将卫星公司推向资本市场。”
独立运营后,卫星公司专注卫星星座的运营、数据挖掘及卫星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航宇微主攻宇航芯片与AI技术的研制生产。目前,两者通过数据共享与技术联动,已形成“卫星+数据+应用”的闭环生态。
可以说,卫星大数据业务能作为航宇微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宇航电子业务的深厚积累。而卫星公司的产值越大,卫星数量越多,对宇航电子业务也起到促进作用。
在颜志宇看来,卫星公司独立以及航宇微其他商业航天业务的布局,对电子元器件的销售是一个利好。“基于自主研制的宇航级芯片,实现卫星核心元器件国产化闭环,方便公司对外推广相关器件,这也是一个便于验证和推广的模式。”
与此同时,航宇微布局AI领域,深度挖掘数据潜力。2018年,航宇微成立广东欧比特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人工智能研究院”),进行基础研究。
泰伯网获悉,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承担两部分职能:一是高光谱数据算法研发,二是在轨处理。
高光谱数据算法研发方面,人工智能研究院将AI技术用于对海量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大幅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森林防火火点提取为例,将2556平方公里的图注入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火点模型中,大概13秒便可以完成解译,给出其中的火点坐标信息,准确率达到80%,可以有效支持应急场景的遥感任务需求。
在轨处理方面,航宇微在2024年12月已经完成人工智能地面样机,预计会在明年中旬发射的“珠海一号”04组卫星上搭载在轨处理单机,在星上实现二级数据的分钟级处理和关键目标、要素的提取,相当于将服务器从地面放到天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卫星。
颜志宇透露,公司正同时在构建基于DeepSeek等多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遥感应用场景。“预计在今年推出一个高光谱的AI应用平台。”
03
手握数据、算法底牌,守望全球空天服务初心
毫无疑问,航宇微近年来在商业航天领域依旧稳步前行。
在颜志宇看来,不论是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节奏,还是航宇微,从来没有跨越式发展,而是实打实地苦练内功。
相比其他市场参与方大批量发射卫星的布局路径,航宇微更注重挖掘卫星数据的应用潜力。“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落地的前后,一方面公司不断跟客户探讨需求与应用反馈,另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继续深挖数据的潜能,比如哪些算法更适合高光谱数据,包括目标提取、分析检验等环节,哪些能实打实地落地应用服务,精度是多少......”
正是“大量卫星数据的循环训练,不断应用”,得以支撑航宇微以更专业的姿态服务现有客户,真正实现贴近化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以珠海“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为开端,航宇微的数据应用服务目前已拓展至全国。
2019年6月,航宇微中标珠海市“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
2021年12月,航宇微中标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西部地区遥感卫星数深加工服务项目》;
2022年7月,航宇微与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签订《卫星遥感数据采购框架合同》;
2023年航宇微参与眉山天府粮仓项目建设、广东省智慧自然资源—海洋中心数据治理和应用开发项目;
2024年11月,航宇微承接承德市高新区智慧城市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5月,航宇微等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商业卫星星座联盟,致力于推进商业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体系的共建共用共享,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卫星生态圈。
颜志宇表示,公司现阶段正在洽谈其他省地市的合作项目,具体还不便透露。
此外,航宇微正在落实高光谱卫星数据的国际性开放计划。2021年9月,由童庆禧院士主导,航宇微与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共同发起了高光谱卫星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合作计划(CASH),充分发挥航宇微高光谱数据分辨率高、幅宽大的优势,对老挝琅勃拉邦、咸海实验区等全球6个具有典型科学研究意义的地理区域持续观测,并对全球科学界提供开放获取和免费使用,开创了全球高光谱数据公益性服务的先河。
在商业航天发展势头如虹的背景下,航宇微明年将继续发射卫星。
泰伯网获悉,航宇微计划2026年发射“珠海一号”04组卫星,搭载新一代在轨智能处理系统,将特定数据采集和回传的综合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并探索星间AI协同计算,进一步缩短数据交付周期。
即便拥有自己的电子元器件、卫星数据、算法等,航宇微清晰地意识到,所有的卫星数据归根结底要下沉到应用服务层面。“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国有控股商业航天上市公司,我们必须要把产值做上去。目标确定的同时,要加紧算法研发和验证以及做好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系统,并加快人工智能和卫星大数据的适配工作,重点将人工智能与卫星数据、遥感数据真正结合。”
颜志宇坚信,“商业航天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蓝海市场。目前大家所走的每一步都不白走,最终都会以可观的经济价值回报企业。”
(本期编辑 | 墨川 校对 | 李欢)
来源:泰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