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和田路小学,学生们习惯于将自己一个个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变成现实,然后向学校“创造专利署”申请发明专利,争做小小“发明家”。这也是该校40余年坚持创造教育的缩影。
“这盏台灯装上了传感器,能避免写作业时头抬得太低。”
“奶奶年纪大了,经常记不住浇花,我设计了一款能自动浇水的虹吸浇花器。”
“这个可立式自行车架,可以完成自行车一键竖立停放,解决地铁口大量的共享单车乱停放、占空间的问题。”
在和田路小学,学生们习惯于将自己一个个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变成现实,然后向学校“创造专利署”申请发明专利,争做小小“发明家”。这也是该校40余年坚持创造教育的缩影。
近日,静安学术季第九季区级活动——“‘双新’背景下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举行,和田路小学展示了学校创造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方法、实施路径和校本评价。从问题中来、到实践中去
下课后,学校二楼洗手间里的水龙头没有关,水资源被白白浪费了。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节水如何从水龙头做起?校园里哪种功能的自来水龙头更节水?
围绕校园真实问题,同学们调查起了学校里不同种类的水龙头,分析水龙头的种类与用水量、用水场所之间的关系,尝试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的概念、规律、法则,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通过思维导图、演讲、报告、实验等多种形式呈现研究成果。老师则从学生们的创新表现、项目展示、探究过程、创造习惯等方面开展评价。
从问题中来、到实践中去,利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这正是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性教学基本方法——“问—思—创—评”,即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提出思考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联想、积极思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付诸行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共同评价、互相尊重,选取最优方案等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教学闭环。
此外,学校还延展出了“六步创造学习法”,即同理观察、发现问题、建立联系、探究解决、成果呈现和创意评价等六个环节,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参与、探究,重视学习过程,突出以问题为导引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素养。
将创造融入学科实践和劳动教育中
“双新”背景下,和田路小学通过创造性学科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劳动项目两个途径来推进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
创造性学科实践活动,是学校立足国家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疑问点和创新点,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当三年级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对《清明上河图》产生浓厚兴趣时,老师会用“一图读懂”策略,深挖教材里隐匿的宝藏——知识点、疑问点与创新点,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北宋汴京繁华市井的“探索栈道”。
学生们也会在用“放大镜”寻觅图中宝藏时蹦出一个个奇思妙想:“古人这长袍大袖,走路带风,难道是为了藏宝贝方便,还是彰显身份的‘秘密武器’呀?”“这些招牌像神秘‘密码’,写的啥奇奇怪怪的字,店里都经营啥‘宝藏好物’呢?”“那个划船的船夫,技术得有多牛,算不算北宋‘船界大咖’?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里,有没有如今的外卖小哥?”
怀揣着这些妙趣横生的疑问,孩子们踏上了“解题”的过程,有的研究古人“时尚穿搭”、有的研究北宋人的经营之道、有的绘制“汴京职业地图”……就这样,一幅千年古画在校园里焕发出别样生机。
创造性劳动项目,则是学校利用多场景的创造性劳动素材,运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对劳动进行创造的观念与习惯、强化学生在劳动中实现创造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与精神,从而进一步把“热爱创造,自主劳动”的种子播撒进越来越多的孩子心里。
扫帚的烦恼、方便携带的椅子、打喷嚏的空调……据悉,目前学校已形成创造性劳动项目的分年段目标、创造性劳动课程,创造性劳动项目课程资源进入课后服务,辐射静安区15个学校。
用“创造专利”评价学习成果
如今,和田路小学又进一步优化了对于创造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以多看看不同的做法、多听听他人说法、多玩玩新鲜活动、多找找相关信息、多说说自己发现、多试试新奇创意、多想想解决方法、多做做勇敢尝试、多改改创造成果的“九个创造习惯”,构建起创造性学习的校本评价体系,将学生创新素养分为创造实践、创造思维、创造人格3个维度,并细化成9个方面、27个行为细节、81个分级评测点。
学校鼓励学生以申请创造专利的方式展示创造成果,以此激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每个月,队员们都可以从运动专利、生活专利、创意专利、发明专利、学业专利五个方面申请学校“创造专利”。
大家会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生动、最有趣的方式来呈现创造过程和创造成果,可以是小导图、小演讲、小报告、小实验等多种方式。当这些创造专利获得学校创造专利署的认定后,学生们可以获得积分,可以有展示成果的荣誉,可以有参与校内创造专利拍卖会的资格,可以参加学期末的“闪耀之星”评选。
创造教育需进一步常态化、普及化
当天,与会专家也对和田路小学的创新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点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表示,和田路小学坚持四十余年开展创造教育,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将学校的创造教育常态化、普及化,“和田路小学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问、思、创’都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夏惠贤表示,创新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创新素养培育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战场,通过老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启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更多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静安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连根建议,在创新素养的培育上,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持续创新更能带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学校同样要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系统性、延续性,可以与中学开展更多的合作。
此次学术季活动不仅展示了和田路小学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表示,40年来,和田路小学始终与时俱进,致力于培养更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小学创造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等研究成果获上海市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项,学生获得过头脑奥林匹克(OM)全球总决赛冠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众多荣誉,还有一些孩子的创造发明项目申请到了发明专利。
未来,和田路小学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坚持“人人时时处处皆创造,随需随思随行皆学习”的核心理念,从“点燃创新之火”到“走向创造无边界”,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记者:彭旭卉
图片:彭旭卉
视频:任超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来源:上海静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