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桥梁设施品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养早养小、科学养护,组织市管桥梁设施养护单位开展春季养护行动,全面深入排查胶宁高架、杭鞍高架等53座桥隧问题隐患,强化设施维护保养和结构病害处置,保障“五一”假期旅游季节良好通行环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0日讯 为进一步提升桥梁设施品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养早养小、科学养护,组织市管桥梁设施养护单位开展春季养护行动,全面深入排查胶宁高架、杭鞍高架等53座桥隧问题隐患,强化设施维护保养和结构病害处置,保障“五一”假期旅游季节良好通行环境。
据了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聚焦桥面铺装、伸缩缝、隔音屏、防撞体、隔离墩、支座、墩台、护栏等关键部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海域段或净空较高的桥梁,利用巡检无人机进行检测。共计排查桥面破损、防撞体露筋、隔音屏、栏杆锈蚀等病害60余处。同时,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在大风等恶劣天气环境下,督促养护单位落实落细防范举措,加强对隔音屏、防抛网、伸缩缝护板等设施不间断巡查,全力做好应急抢护保障。
此外,针对检测排查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台账,对账销号。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桥面修补1.5万平方米,支座维修保养2800只,隔音屏更换1.2公里,防撞体、隔离墩修补粉刷3.6万平方米,梁底、墩柱及防撞体外侧粉刷3.8万平方米,打磨粉刷隔音屏5.4公里,更换防撞体栏杆3.6公里,粉刷防撞体栏杆5.7公里。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持续开展市管桥梁设施养护工作抽查检查,病害问题即查即改,消除潜在隐患,提升设施完好指数,保障桥梁设施安全运行,为市民营造安全舒适的假期出行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青岛打好春季市政道路养护“主动战”,以良好道路状况迎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30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道路养护进入“黄金期”。3月份开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全面贯彻“养早养小”理念,组织全市开展春季养护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市政道路、桥梁设施品质,也为群众“五一”假期出行提供良好保障。
3月27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召开全市市政道路设施养护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春季养护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为春养按下“加速键”。会上发布并宣贯《青岛市市政道路路况检测调查研究评价报告》,通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统筹全市道路基础数据和常规检测情况,分析全市市政道路技术状况指数,根据《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提出预防性养护、维修处治的建议和标准,形成总体评价和区(市)评价,指导区(市)科学制定维护计划,提升春季养护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按照“全覆盖、无遗漏”原则,督促区(市)全面排查道路桥梁设施损坏、功能缺失和安全隐患等问题。重点关注检查井周边、管线途径段、公交车站停靠区等病害多发路段,主体结构、护坡、挡墙等关键部位,强化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摸清问题底数。其中,针对频繁出现道路塌陷、给排水管线密集、管线迁改、暗挖施工及周边复杂地质区域,利用雷达探测法、面波法等技术手段,检测道路空洞、脱空等地下病害。结合道路路况检测养护建议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群众诉求,不断完善问题台账,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实施销号整改。
针对人行道板、盲道设施破损、松动、缺失等问题,我市及时维修更换为防滑透水型材料,优化行人通行体验。车行道采用沥青灌缝、贴缝工艺,预防性处理路面裂缝,有效防止汛期雨水侵入基层,反复侵蚀道路结构,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对于路面车辙、拥包、坑槽、路框差等变形类问题,按照“小坑多补、多坑合补、浅坑深补”原则,使用切割机规整切边,铣刨机清除病害沥青,深入修补损坏基层,重新摊铺、机械压实沥青面层,配合人工找补边、角、缝,保证了路面的紧密、平整、美观。入春以来,已累计完成路面铣刨盖被8.3万平方米,人行道修补9.3万平方米,盲道维修11.8公里,灌缝16.8公里,贴缝2.2公里。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通过组织精细化养护示范路观摩活动,推动专业化产业队伍建设。同时,继续对各区(市)春季养护工作开展“四不两直”抽查检查,发现问题立整立改,以良好的道路状况迎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来源:青岛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