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之间的军事较量越来越引人注目,尤其是中国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让美国有点坐不住了。2025年,美国媒体放出话来,说如果真打起来,美国90%的战机可能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这话听着挺吓人,但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导弹能力确实强得让人不得不重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在亚太地区
中美之间的军事较量越来越引人注目,尤其是中国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让美国有点坐不住了。2025年,美国媒体放出话来,说如果真打起来,美国90%的战机可能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这话听着挺吓人,但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导弹能力确实强得让人不得不重视,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布局的一些短板。
要说中国导弹的优势有多大,得先看看解放军火箭军这几年干了啥。根据美国国防部2024年发布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国现在有大概750个弹道导弹发射器,导弹总数超过2500枚,还有150个地面巡航导弹发射器,导弹300枚。这些家伙可不是摆设,射程从几百公里到上万公里不等,精度也高得吓人,基本能打到亚太地区任何想打的地方。
比如说,DF-26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能到4000公里,关岛的美国基地完全在射程内;还有DF-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得离谱,还能变轨,现有的防御系统基本拦不住;再加上DF-21D反舰弹道导弹,专治航母和地面目标。这些导弹再配合上中国的卫星侦察和精确制导技术,想打哪儿打哪儿,反应还快,基本能在冲突一开始就给对手来个下马威。
更别提中国还在不停搞新东西。2024年8月,英国《金融时报》爆料,中国试射了一枚带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火箭,这玩意儿能在低轨道飞,绕开美国的导弹防御网,美国情报部门直接懵了。这说明啥?中国不光数量多,技术上也在往别人想不到的方向跑。
其实这也不奇怪。中国这些年砸了不少钱在军事现代化上,尤其是火箭军,几乎成了重中之重。相比之下,美国的导弹技术虽然也不差,但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和更新速度明显跟不上中国的节奏。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力量主要靠日本和关岛的几个大基地,比如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和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这些地方听着挺牛,但真要打起来,可能比想象中脆弱得多。
斯廷森中心2024年有份报告,叫《坑洞效应:中国导弹对美国印太空军基地的威胁》,说得挺直白。美国这些基地的飞机大多停在露天停机坪上,防护措施跟不上趟。加固的飞机掩体少得可怜,大部分战机就这么晾着,等着挨炸。报告里算了一笔账,中国在台湾海峡附近1000海里内有650个加固掩体,还有2000个普通掩体,而美国从2010年到现在,才多了2个加固掩体和41个普通掩体。这差距,简直没法看。
更要命的是跑道问题。如果中国用导弹来一波饱和攻击,跑道被炸烂,美国战机就只能干瞪眼。报告估计,日本基地的跑道可能得关12天以上,关岛也得3天起步。这段时间够中国干很多事了,美国空中力量基本瘫痪,想反击都难。
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地理位置,美国这些基地离中国太近,跑不掉;另一方面,美国过去太依赖空中优势,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人摁在地上打。现在中国导弹这么猛,美国的老底子有点兜不住了。
美国媒体说的“90%战机无法升空”听着挺玄乎,但也不是完全没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3年搞了个报告,叫《下一次战争的首战:模拟中国入侵台湾》,跑了24种不同的战争场景。结果显示,在最常见的情况下,美国、日本和台湾的飞机90%的损失发生在地面,也就是说,大多数战机还没起飞就被干掉了。
为啥会这样?模拟里中国用的是饱和攻击,先把美日的防空系统打懵,然后导弹雨点似的砸下来,跑道炸了,飞机炸了,基本没啥还手之力。美国虽然有“爱国者”和“萨德”这些防御系统,但面对成百上千的导弹,拦截率低得可怜,成本还高得离谱。更别提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新玩意儿,速度快、轨迹怪,防都防不住。
这“90%”可能有点夸张,毕竟具体数字会因情况不同而变,但核心意思很清楚:中国导弹要是真打起来,美国空中力量在开头几小时就得吃大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有技术和部署算出来的结果。
面对中国导弹的威胁,美国当然不会坐着等死,这几年已经开始动手补短板了。咱们一条条来看。
2024年底,美国国防部搞了个“太平洋空军基地韧性倡议”(PABRI),就是要把基地的防护搞上去。重点是在嘉手纳和安德森基地建加固掩体,用钢筋混凝土,能扛住常规导弹的爆炸。到2025年底,已经有20个掩体用上了,F-35这种宝贝疙瘩总算有了藏身的地方。
美国在关岛和日本多部署了“萨德”和“宙斯盾”系统,想多拦几枚导弹。另外还在搞定向能武器,比如激光,2025年在白沙导弹靶场试了下,成功拦了巡航导弹。以后要是能用上,拦截效率可能会高不少。
美国空军现在推了个“敏捷作战部署”(ACE)的策略,意思是把飞机散开,部署到多个小基地,甚至民用机场,免得被一锅端。2025年,F-22在菲律宾一次演习里从民用机场起降,证明这招还真能用。
美国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绑得更紧了,情报共享、防务合作都上了新台阶。2025年的“太平洋盾牌”演习,美日澳三国一块儿练导弹防御,效果还不错。另外,澳大利亚让美国B-52轰炸机轮换驻扎,菲律宾也多开了几个机场给美军用,灵活性大大提高。
美国空军还投了钱搞无人系统,比如修跑道的无人机,减少人跑去冒险。人工智能也在用,分析传感器数据,帮着更快发现威胁。这些东西短期内可能没大用,但长远看能帮不少忙。
这些招听着挺靠谱,但问题也不少。钱是个大坎儿,美国预算紧,国会批钱慢;技术上也有风险,新玩意儿不一定靠谱。总的来说,美国是在拼命补课,但能不能追上中国的步伐,还得看后面几年。
中国导弹这么猛,不光是美国头疼,整个亚太地区都得跟着抖三抖。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已经开始自己加码防御,跟美国抱得更紧。菲律宾这种本来挺低调的,也琢磨着多买点武器,免得哪天真打起来站不住脚。
但美国在这儿加兵加码,中国肯定不乐意,觉得这是挑衅。双方你来我往,地区局势只会越来越紧绷。中国老说美国在这儿搞军事活动威胁主权,美国则觉得中国扩张太快,得压一压。这矛盾,短时间内解不开。
中国导弹这几年蹿得太快,美国媒体喊“90%战机起不飞”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确实点出了美国在亚太的软肋。导弹这东西,打的就是先手,谁先把对方摁住,谁就占便宜。中国现在有这本事,美国自然得慌。
美国也不是吃素的,加掩体、升级防空、拉盟友,这些招都在使。但说实话,中国导弹的优势短时间内不会丢,美国想翻盘,得花更多心思。未来这俩大国怎么斗,技术、策略、盟友一个都少不了。咱普通人看着热闹,实际上这事关乎亚太的和平,挺值得琢磨的。
来源:孔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