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每天上6节课规定有晚自习,实际上从早6点教学楼一开门就有学生去学习,晚自习8:30下课,每天22点需要强制清楼,有的学生在别人睡觉后在走廊里还在学习,2年来基本没有听说过谁不及格挂科。学校每月发30斤粮票16元助学金(钱票),这个在食堂就够吃饭了,每月根据
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40年前的中专学校生活,感兴趣的也不妨和现在的学校相比较一下。
建于50年代的教学楼
那时读的是一所偏远地区的铁路中专,是高中毕业考的学制2年,当年这所学校招生9个班,每班40人来自全国18个省再加上高年级全校700多人。
学校每天上6节课规定有晚自习,实际上从早6点教学楼一开门就有学生去学习,晚自习8:30下课,每天22点需要强制清楼,有的学生在别人睡觉后在走廊里还在学习,2年来基本没有听说过谁不及格挂科。学校每月发30斤粮票16元助学金(钱票),这个在食堂就够吃饭了,每月根据学习成绩有2元到6元(钱票)不等的奖学金可以改善伙食,最贱的菜是6分钱的白菜海菜炖豆腐,最贵的是红烧肉3角钱,性价比最高的是红烧肉皮只有1.5角钱,这个菜很抢手去晚了就买不到。那时学生过生日食堂给免费做做一碗生日面,有病给做病号饭。每2周组织全校集体到附近的铁路文化宫看电影1次,在教学楼合班教室设有彩色电视定点播放电视连续剧,记得我们入学这年播放的是《霍元甲》,5月份全年级组织春游6月份全校开运动会,每年12月30日晚在班里搞元旦晚会包饺子。一年级入学时有军训和汇操,我们班都是男生来自部队的教官说咱不用太练,果不其然我们没太多的训练也拿到了一等奖状,二年级10月份全校组织了集体舞比赛,我们班是和尚班男生和男生跳一出场便引起哄堂大笑,一样也有男生少的班级女生和女生跳。我们这届全校还搞了1次文娱汇演,这次文艺汇演涌现出一位跳芭蕾舞的,给起了外号就叫芭蕾,人家是大城市来的从小就学过,毕业分到北京去了,还有一位扮演阿庆嫂的表演的惟妙惟肖记忆深刻。除学习还有课外活动如广播小组、课余图书员、文学社、校乐队、摄影组、田径队、各种球队等等。一共四个学期第四学期学校给开铁路免票全班到北京实习。
学校沙盘模型
一晃2年过去了,毕业时学校给每个人开了一张到报道单位的铁路“乘车证”去报道,我们一个班分到全国5个铁路局30个车站,这届其他专业还有留校3人、分到铁道部机关2人、上海铁道学院2人、化工部3人、各铁道设计院、铁路工厂、铁路工程局等都有,全体同学都学业有成分配了工作,毕业离校这天火车站派了一个小组到学校给办理行李托运,那一天由车站发往全国各地的列车都有满站台送站的哭天抹泪的师生,很多这一别就是一辈子。
83级财会60班(来自网络)
据后来访问有出国的、下海的,留在铁路很多都做了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科、处、局级干部也很多。
从个人工作分配到发展晋级来看就是当下的985、211大学还真不一定比拼得过那时的中专生。
来源: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