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文凭的妙用 这么糟践百年协和的声誉,你们不会心痛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00:12 2

摘要: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创办于1917年,原中文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其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由中央

协和医学院在国内医学界的声誉,但凡是和医学稍微沾边的人,都知道“协和”这两个字的份量。

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创办于1917年,原中文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是中国最早设置八年制医学教育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其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于1906年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

现在的协和医学院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中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

两个最高,垫底了协和医学院在中国医学界的地位。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代表了从协和医学院里毕业走出的学生,也必然是中国医学界的精英翘楚,可以担当重任的那种国之医学栋梁。

也许就是协和医学院的这个金字招牌实在太过光彩夺目,于是某些人出于各种目的,为了交换某种资源或者利益,开始打它的主意了。至于手段嘛,当然是五花八门,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就不用说了。但是现在从发生在中日友谊医院的桃色绯闻事件,倒是为社会大众展开了一条极其隐秘的利益链条。

协和医学院于2018年启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简称“4+4”试点班,该模式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经典体系,实行4年非医学本科教育 + 4年医学博士教育,旨在为非医学本科背景学生提供临床医学博士培养路径,培养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一年2次招生,春季招生面向国内高水平大学本科生(推免),冬季招生则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本科生。

春季招生是在国内的清华和北大、中国人民大学这些985大学招生,这个没办法做手脚。如果家里的孩子能考上这几个国内的重点大学,基本都有很好的前途,也没必要挖空心思再转换赛道去学医。

但是冬季招生则要求毕业生就读QS世界大学排名、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或U.S.News全美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这就有漏洞可以钻了了。因为在这些国外著名高校的入学和毕业,都是有很多可操作空间的。

比如说,移民美国的著名地产商潘某夫妇,分别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捐款1500万和1000万美金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就入读了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材生。虽说潘某始终坚持他捐款“是为了资助在国外大学留学的中国贫困学生”,但是他那两笔巨额捐款资助的对象,肯定不是什么中国贫困学生,而是帮助两个儿子进美国名校而已。

再比如,如果你没有潘富豪那么一掷千金的豪气怎么办?办法还是有的,比如有那么一个学院,巴纳德女子学院,它的招生和面试相对比较宽松。根据2025年1月10日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发布的世界有名女子学院排名榜,巴纳德(女子)学院世界排名第160位。当然,它在美国大学的排名也还可以,在2024年Niche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5位。不少国内的知名女性,都曾经在这个学院就读。

如果你能循正规渠道入学,那当然最好。如果连正常面试和招生,你都进不去,那也有办法。先在美国读个私立高中,然后进某个社区大学,再转学进入巴纳德女子学院。当然,进入这个巴纳德女子学院,也只是为了下一个目标,它可是和美国知名高校-哥伦比亚大学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最重要的,从巴纳德女子学院毕业,可以拿巴纳德和哥伦比亚大学共同签署的毕业证。

好了,经过这么一番操作,某个从高中时期就送去美国“留学”的学渣,美其名曰不在国内参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让孩子去国外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其实这孩子真要在国内参加高考,不要说考上北大医学部,就算是普通985/211大学都没把握。但是这么一番运作,辗转从美国高中到社区大学、再转入巴纳德女子学院,最终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凭,是不是很开心,很意外?无非就是花点钱嘛,在资本主义国家,花点钱就能买个货真价实的洋文凭,那还叫事吗?

有了哥伦比亚大学这个洋文凭作为敲门砖,真正的妙用就是用在国内了。正好协和医学院要搞什么试点班,这就是为这些家族人脉资源丰富的“留学生”们准备的捷径嘛。她要是不能去,还有谁能去?

看看这位董小姐的家族人脉,难怪协和医学院的“4+4”博士班,必须要送上门,求她来入学。董小姐的本科学历是学经济的,巴纳德女子学院是个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然而,国内高考的状元都未必有资格进协和医学院这个班,那必须是这种喝外国洋墨水的董小姐来入学,轻轻松松混4年,随便发一篇60页的烂论文就通过答辩,拿到协和医学博士学位,然后毫无疑问地进三甲大医院。别人要规培3年,她1年规培就执业,就问你,服不服?

如果北大医学部的博士生不服,那就看看董袭莹小姐的家族,有多牛逼呢?

​爷爷:董宝玮,JFJ总医院超声科主任;

​外公:米耀荣,工程院外籍院士;

​父亲:董晓辉,中冶建研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母亲:米振莉,北京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舅舅:米振强,北京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副教授;

​老师:邱贵兴,工程院院士;

​姑姑和姑父也都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姑姑姓班。大家有兴趣可以扒一下。​以上都是根据网络上公开资料整理的信息。如果有出入,大家多担待。

从这些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董袭莹一家都是非常出名的学者或教授。在这样的家庭,要拿协和的推荐信是难事吗?恐怕有的是人愿意推荐董小姐入学,哪怕她根本就是一个躲避国内高考,出国混文凭,进社区大学再花钱转学进巴纳德学院的学渣。协和也一定要拒绝国内高考状元,坚决录取她。

现在,董小姐算是华丽转身了,有了协和的医学博士的学位,未来一片光明。5年内晋升副主任医师,10年内晋升主任医师,再跳到某三甲大医院任副院长或卫健委的副厅级高官,这就是董家为董小姐铺垫的未来之路吧?

好了,说了这么多,只是为那些熬夜苦读的医学生和8年医学直博生感到委屈和不值而已。协和医学院的“4+4”博士项目,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轻易就被各种关系户渗透、收买并且玩起了鱼目混珠,每一届都必然会塞进来某些关系户子弟。这么搞下去,协和医学院的“4+4”博士试点班,以后就彻底沦为关系户或者权贵子弟自娱自乐的自留地?而医学界最尊崇的协和医学博士的含金量,也彻底成为那些德才浅薄的二代们搭建“人生捷径”的垫脚石吗?

百年协和的声誉,这么被糟践。你们就一点不在乎,不心痛吗?

来源:鹰视狼顾之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