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亡,中国寒?非也!比西方围堵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妄自菲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5:06 3

摘要:“唇亡齿寒”的说法不仅凝聚了中国智慧,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事实。从“抗美援朝”到援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这一论断似乎适用于任何国际情况。

在当今国际局势中,俄乌冲突的持续让“唇亡齿寒”的说法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然而,与其担心俄罗斯的衰落可能对中国造成寒意,不如反思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我们是否陷入了“妄自菲薄”的泥潭?

这不仅是一个关乎国家自信的问题,更是决定中国能否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那么,此题何解?

“唇亡齿寒”的说法不仅凝聚了中国智慧,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客观事实。从“抗美援朝”到援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这一论断似乎适用于任何国际情况。

一些人认为,如果俄罗斯倒下,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甚至可能被孤立。

这种观点似乎有其合理性,毕竟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事件。我党历史上将援朝定义为“既是保家卫国的自卫战争,又是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

周总理等领导人强调,中朝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邻邦",其“鲜血凝成的友谊”超越了单纯的地缘政治——这与1939年英法对波兰“只宣战不支援”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宣传中反复使用“救邻即是自救”的口号,正是对这一理念的通俗化诠释。

类似的情况还有中俄,二者在历史上“关系紧密”,比如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土地、中苏关系破裂等事件都曾让中国感到不安。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俄之间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

从经济合作来看,中俄的合作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依赖。而从地缘政治来看,俄罗斯的衰落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独自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或围堵。事实上,中国早已不再是一个需要依靠他国力量才能生存的国家或地区。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困境而感到恐惧或动摇。相反,中国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即便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也从未盲目追随他国政策,而是根据自身利益制定战略。

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体现在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妄自菲薄”只会矮化自己,而不会获得对手的怜悯。

如果说“唇亡齿寒”是一种对中俄关系的夸大解读,那么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围堵政策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包括技术封锁、外交孤立以及舆论攻击等。然而,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并没有选择退缩或妥协,而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来提升自身实力。

讽刺的是,一些人反而在这种围堵压力下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认为中国无法应对国际挑战。

这种“妄自菲薄”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削弱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正如一位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比西方围堵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的妄自菲薄”。

事实上,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立自主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陷入“妄自菲薄”的泥潭呢?

网友认为,首先,我方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中国的确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短板。比如,在高科技领域,中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因此,我方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同时坚定信心,继续推进自主创新。

此外,当前我方还需要加强国民教育和舆论引导。当前,一些错误的舆论和观点正在误导公众,比如“俄罗斯倒下就是中国的末日”等言论。这些观点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社会的恐慌情绪。因此,社会需要通过教育和媒体传播正确的国际观和历史观,让公众明白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立自主的,而不是依赖他国。

俄乌冲突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国际局势的复杂性。然而,在这场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最可怕的不是外部的压力或挑战,而是某些国人内心的“自惭形秽”。

只有保持自信、坚定信念,并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比西方围堵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的妄自菲薄”。

来源:晓晨鸣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