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看《曾国藩传》,读到一段他和弟子李鸿章的对话,感触很深。
前阵子看《曾国藩传》,读到一段他和弟子李鸿章的对话,感触很深。
李鸿章问:“人生成败,究竟由何决定?”
曾国藩答了四个字:但看因果。”
他说,那些能成大事的人,早看透了一个真相——世间所有结果,都有迹可循。
你看透了因果,就不会再抱怨命运不公,而是懂得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今天我们就聊聊,因果认知如何改变人生轨迹。
01 关系的因果:你给出的,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2016年,牛津大学做过一个震撼的实验。
研究者让两组人分别扮演“施助者”与“受助者”,结果发现:
主动帮助他人的人,大脑中催产素分泌量比平时高出47%——这种激素被称为“幸福荷尔蒙”,能让人更健康、更长寿。
这让我想起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有个浑身溃烂的乞丐嘲讽她:“你这么帮人,自己能得到什么?”
修女边为他清理伤口边说:“至少,我得到了内心的平静。”
二十年后,这个乞丐成了当地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说,当年那句话其实是试探,修女的回应让他相信了善良的力量。
心理学有个镜像效应”:你对世界的态度,最终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回自己身上。
邻居张姐的故事就是最好印证。
小区里有个总爱占便宜的刘婶,别人都躲着她,唯独张姐每次买菜都多带一把送她。
去年张姐丈夫重病,没想到刘婶的儿子是主治医生,全程尽心尽力。
你看,有时候你送出去的一把青菜,真能换回一条命。
02 成长的因果:所有开挂,都是厚积薄发
乔丹高中时被篮球队除名,教练说他“没有天赋”。
这个被淘汰的少年做了什么?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绑沙袋练弹跳,对着镜子修正投篮姿势。后来他缔造了NBA神话,却说:“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捡球。”
最近爆红的董宇辉,就是个现代版“因果定律”的代言人。
新东方转型时,所有老师都在焦虑未来,只有他埋头做了三件事:
1.每天雷打不动读2小时书,为他日后金句频出奠定基础
2.把商品说明书背得比课本还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3.对着空镜头反复练表达节奏,准备充足心里不慌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农村出身的老师,靠文化带货杀出重围。
神经科学家发现个惊人事实:
持续练习某个技能超过300小时,大脑会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就像你老家村口那条小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变成柏油马路。
03 财富的因果:你赚的每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马云在湖畔花园开会。
有人提议转行做来钱快的房地产,马云拍桌子说:“永远不要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后来阿里坚守电商赛道,成就了万亿帝国。
小区门口有两家水果店,王叔和李叔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王叔天天抱怨:“现在人都手机买菜,生意没法做!”
李叔不抱怨但却默默做了三件事:
1.小区建微信群教挑水果妙招,因为专业所以居民都信得过他
2.开始给老人送货上门的服务,并且都会在上门服务时陪孤寡老婆聊10分钟
3.下雨天在店门口放免费雨伞
半年后,王叔的店贴出转让告示,李叔的店成了社区网红打卡点,李叔常说,做生意,卖的是东西,但是更是一份情谊。
《穷爸爸富爸爸》里说得好:
穷人盯着口袋里的硬币,富人盯着脑中的认知。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低手看下一块怎么摆,高手早算好了后面十步。
悟透因果的人,活得有多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
下雨就打伞,饿了就吃饭,这就是经营之道。”
看似简单的话,藏着最深的智慧——看清因果,才能抓住本质。
当你焦虑时,记住这三把钥匙:
1. 遇到烂人烂事时,那是在提醒你修炼包容心的机缘
2.感叹怀才不遇时,或许你还需要300小时的刻意练习
3.羡慕别人暴富时,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突破认知的勇气
毕竟,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弱者总会给自己找千百个借口。
点个赞吧,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因果的清醒者,做人生的掌控者。
来源:是德善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