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守护者|拒绝深夜emo!他们治愈“哭泣”的水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9:25 3

摘要:所谓 “守护”,从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英雄传说,而是凌晨三点传送带上分拣快递的指尖温度,是高铁站闭站后检修灯下俯身的剪影,是每个平凡的劳动者与黑夜签订的无声契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编者按:

所谓 “守护”,从不是美国大片里的英雄传说,而是凌晨三点传送带上分拣快递的指尖温度,是高铁站闭站后检修灯下俯身的剪影,是每个平凡的劳动者与黑夜签订的无声契约。

当城市入梦,有一群人正在黑暗中编织着城市苏醒的序章,这些被夜色笼罩的 “暗夜守护者”,为城市运转注入润滑剂,让这座钢筋森林始终保持着鲜活的心跳。

五一劳动节,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暗夜守护者”大型融媒策划,聚焦平凡岗位上的夜间劳动者,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平凡劳动者谱写的不凡之歌,领略奋斗精神与劳动之美。

当城市入眠,济南的街头巷尾便亮起零星的灯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人手持金属长杆,俯身贴耳于井盖之上,如同“听诊师”般捕捉地下管网的细微异响——他们是济南水务集团普利市政管网工程公司检漏中心的检漏工。昼伏夜出,与星月为伴,这群“暗夜守护者”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城市供水“生命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环境越静,越容易听清地下管网的‘心跳’。”检漏中心主任陈晨解释。检漏工的工作法则朴素却艰辛:“检漏基本靠听,工作基本靠走。”手持两米长的寻漏杆,耳贴胶圈,金属端抵住井盖,通过细微的“哧哧”或“呼噜”声辨别漏点。不同材质的管道“病症”各异:铸铁管漏水声清脆绵长,水泥管则沉闷短促。“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经验。”从业29年的陈晨练就了“听声辨管”的绝活,甚至能判断漏点距离和管道材质。

夜间工作不仅因为车流少、噪音小,并且深夜用水量减少、水压升高,漏点声响更明显。检漏工每晚徒步十几公里,掀井盖、听漏、标记,重复动作超40次。寒冬酷暑尤为难熬,零下17℃的极寒夜,冰面打滑,仪器冻僵;盛夏耳机闷出汗水,脖颈黏腻。但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漏点“无处遁形”。

寻漏杆、听漏仪仍是“老伙计”,但相关仪、噪声探头等设备让定位精度提升至2米内。数据实时上传系统,技术人员分析后锁定隐患区,检漏效率大幅提高。“以前是大海捞针,现在有的放矢。”施工管理员王艳其说。

面对3500公里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团队还引入AI和大数据技术。历年漏点数据录入系统,AI分析高频泄漏管段,预判风险点。“智慧水务是趋势,但经验仍是‘压舱石’。”王艳其坦言,老旧管道信息缺失仍是难点,需人工反复摸排。

去年除夕夜,历山路800cm管径的水管出现漏点,为避免数千户居民断水,王艳其和组员们放下手中碗筷,关掉春晚直播,火速赶赴现场。“用户家没水,比我们更急。”这已经是王艳其连续第三年在单位吃年夜饭了。

从师徒手把手传承技艺,到年轻人探索技术创新,这支不到20人的队伍始终绷紧弦,五一假期,他们仍不离岗,秉持着“慧行化清流,润物细无声”的信念守护万家用水。当泉城苏醒,他们又悄然隐入晨光,地下管网汩汩流动的水声,正为他们与黑暗的契约写下无声的注脚。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