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 AI 耳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该季度 AI 耳机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达到 38.2 万副,相比 2024 年同期大幅增长 960.4%,且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销量。这一显著增长,主
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 AI 耳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该季度 AI 耳机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达到 38.2 万副,相比 2024 年同期大幅增长 960.4%,且超过了 2024 年全年的销量。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生成式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对智能硬件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
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AI 耳机通过内置专用芯片,从传统音频设备升级为 AI 驱动的生产力工具与交互接口,具备实时翻译、会议记录等智能功能,并能通过语音交互实现情感陪伴,极大地丰富了使用场景,提升了用户粘性。
从价格区间来看,各价格段的 AI 耳机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0-1000 元价格段:该价格段一季度销量为 19.9 万副,同比增长近 16 倍,占总销量的 52.1%,成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塞那、小度与声智科技三家品牌在该价格段占据了 80.5% 的市场份额,相比 2024 年同期提升了 26.9 个百分点。在功能实现上,该价格段产品主要针对 AI 翻译场景,通过适配手机操作系统的自有 APP 与耳机交互,调用软件实现 AI 功能。APP 提供基础免费功能,并通过 VIP 或订阅模式提供额外付费功能。1000-1500 元价格段:此价格段一季度销量为 15.9 万副,同比涨幅超过 5 倍,但受入门级和高端产品的挤压,占比下降至 41.7%。在该价格段,头部手机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华为、三星、小米三家合计占比达 67.2%。凭借生态一体化优势,它们的 AI 耳机能够更加便捷地调用其他软件,完成生态联动,其 AI 产品填补了各自耳机阵营在实时翻译、会议场景等方面的空白。此外,专注于垂直细分市场的厂商也在增长,如 OLA FRIEND 和 CLEER,分别主打情感陪伴和运动健康场景,在该价格段分别获得 14.8% 和 8.4% 的销量份额。1500 元以上价格段:该价格段一季度销量为 2.4 万副,占比 6.2%,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4 个百分点。产品主打高端商务,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科大讯飞以 71.5% 的销量占比位居该价格段首位,其 iFLYBUDS Pro 2 通过耳机盒录音功能,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在商务场景中表现出色。排名第二的 CLEER 则围绕明星款式推出了带有智能触控屏的升级款产品,增强了交互体验,在该价格段内线上市场的销量占比为 12.8%。2025 年以来,随着大模型种类的日益丰富、配置成本的降低以及接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入局 AI 耳机的厂商数量持续增加。截至 2025 年 3 月底,传统主流电商渠道上,千元以下的 AI 耳机品牌数量已接近 80 家。在社媒渠道,百元左右的超低端泛 AI 耳机销量也十分可观。例如,名创优品的百元级泛 AI 耳机,通过与 TikTok 上众多 KOL 合作,强调生活和办公场景的应用,海外销量曾一度领先。声智科技、柏林之声和小度等品牌的高性价比 AI 翻译耳机在新兴电商平台表现突出,仅 2 月在抖音上的销量就接近 10 万副。此外,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如联想、vivo 等,已推出 AI 电脑与 AI 手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侧重生态布局的厂商进入该市场。
洛图科技预测,2025 年全年,AI 耳机在中国传统主流电商渠道的总销量有望达到 152.7 万副,继续保持 2024 年以来的迅猛增长态势,同比增长超过 3 倍。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成熟,AI 耳机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手机厂商与垂类品牌之间的生态博弈也将加剧,如何实现跨设备协同、提升 AI 助手的智能化程度,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来源:宁教授网络空间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