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尊唐代三彩马安静地立在玻璃罩中,标签上写着“中国·8世纪”。这场景让人想起老张头在菜市场买鱼——摊主把从邻村水库捞来的鱼摆上案板,愣说是自家鱼塘养的。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尊唐代三彩马安静地立在玻璃罩中,标签上写着“中国·8世纪”。这场景让人想起老张头在菜市场买鱼——摊主把从邻村水库捞来的鱼摆上案板,愣说是自家鱼塘养的。
这些跨越山海的中国文物,就像被强行掳走的孩子,至今贴着异国的标签。有人算过笔账,日本博物馆里每十件中国古董,有七件是当年用刺刀押运过去的,剩下三件连运输费都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
1931年的沈阳故宫,红墙黄瓦下堆着打包好的木箱。日军士兵把康熙用过的砚台随手扔进麻袋,就像菜贩子往筐里扔土豆。九一八事变后的六年里,东北大地成了日本人的“文物超市”,光沈阳一地就运走字画四千多幅。
到了1937年,这场抢劫升级成“搬家式行动”——南京城破后,日本兵把中央图书馆的十万册古籍当柴火烧,烧不完的就用军舰运回老家,比蝗虫过境还干净。
要说日本人偷东西的本事,真比他们做寿司讲究。1939年拆雍和宫金丝楠木柱,先在旁边立好新柱子才动手,活脱脱像小偷换锁。
1941年北京人头骨失踪那事更蹊跷,装着国宝的箱子在秦皇岛火车站凭空消失,比魔术师大变活人还利索。山东龙泉寺的佛头被砍时,老和尚说听见佛像在哭,这眼泪现在还在山东博物院的展柜里结着霜。
来源:东猫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