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第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也正经历着从单向知识输入到多维场景建构的范式转型。当传统阅读场域突破物理空间界限,与产业生态、城市肌理、技术浪潮发生化学反应,“阅读+企业”“阅读+文旅”“阅读+服务”“阅读+科技”“阅读+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连续第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也正经历着从单向知识输入到多维场景建构的范式转型。当传统阅读场域突破物理空间界限,与产业生态、城市肌理、技术浪潮发生化学反应,“阅读+企业”“阅读+文旅”“阅读+服务”“阅读+科技”“阅读+公益”等创新形态应运而生,渐次勾勒出全域阅读生态的崭新图景。
四月芬芳,书香满天。我们精心策划“阅读+”主题系列报道,将笔触深入阅读与各领域的跨界实践现场。我们期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样本,为阅读提供可复制的破圈密码,为社会发展注入持续的文化动能,让阅读真正成为连接人与城市、精神与物质、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激荡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澎湃力量。
在成都这座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的城市里,泸州银行成都分行以“阅读”为钥匙,重新定义了金融与人文的关系。从管理层的谋划布局到员工的实践落地,从内部文化重塑到社会价值延伸,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阅读推广,而是一场以“阅读+企业”为核心的,关于精神成长与企业共生的赋能实践。
从“阅读”破局
2023年初,泸州银行成都分行的管理层意识到: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唯有让员工保持思想的敏锐与心灵的丰盈,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阅读不是点缀,而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理念催生了跨部门筹备小组的成立,并将阅读从“业余爱好”升级为“战略工程”。
官方平台“小泸读书会”栏目的诞生,正是这场变革的起点。这个由员工自主策划、拍摄、分享的线上栏目,不仅成为连接员工与客户的桥梁,更让文学与金融在屏幕两端碰撞出火花。2025年春,“熊猫作家”蒋林带着《熊猫花花》走进镜头,以大熊猫花花的“慢与坚韧”为隐喻,为员工和客户诠释了“欲速则不达”的企业哲学——“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培育期,都需要成长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引发员工的热烈讨论,更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独特人文关怀。经过一年不间断的努力,“小泸读书会”栏目持续为10万+粉丝读者输送思想养分,让不少人发出感叹:“原来银行人不仅懂金融,更懂生活的智慧。”阅读,就此成为连接员工、客户与社会的精神桥梁。
从“驿站”到“心灵港湾”
在成都天府四街的成都分行营业部,一个名为“小泸驿站”的阅读空间悄然诞生。这里曾是闲置的角落,如今却成为员工与客户的精神栖息地。“我们不是在堆砌书架,而是在搭建思想的磁场。”分行负责人如是说。
书架上,从《苏菲的世界》到《爆裂》,从《暗淡蓝点》到《家族信托法理》,每一本书都是精心挑选的“知识种子”。个人业务一部总经理陈怡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这个空间的力量:“或许我们阅读的时间是琐碎的,可阅读带给我的这份收获是无限的,阅读是我为自己定制的一份‘营养套餐’。哪怕就是小憩时翻书的几分钟,也能让我从‘忙碌模式’切换到‘专注模式’。” 在“小泸驿站”,她常通过阅读书籍来调整状态,让服务更具温度。“读《苏菲的世界》让我学会用哲学思维理解客户——他们寻找的不仅是金融方案,更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这个“能量补给站”不仅让她的专业态度更受客户认可,更让员工们发现:“阅读让服务有了厚度。”
从内部滋养到价值共振
泸州银行成都分行的阅读实践,远不止于内部文化建设。他们将阅读延伸至社区、学校与博物馆,让书香成为连接社会的纽带。
“亲子财商俱乐部” 是其中的典范。该俱乐部推出的“少儿课堂+家庭实践”双轨计划,如“小小银行家”职业体验、宁德时代工厂参观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领略金融的魅力,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
“亲子财商俱乐部”还创新开发了覆盖 “学龄前到留学阶段” 的全周期课程体系。以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为传播阵地,推出以书籍《会讲故事的经济学》为核心的系列解读内容,将复杂的金融知识与亲子教育理念融入到一个个故事中,娓娓道来。最动人的一幕就这样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在故事中理解金钱与责任;家长则在亲子共读中找回陪伴的温度。一位父亲感慨:“这样的活动让我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了,也让我意识到阅读是最好的亲子陪伴方式。”金融教育,从冰冷的数字变为温暖的亲子时光。
成都金牛支行依托交子发源地优势,打造“钱币银行”。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周老先生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古钱币画幅,并驻足于《宋会要辑稿》的金融典籍前:“这些文字,让我触摸到了千年前的金融智慧。”客户可以亲手体验交子印刷,在《盐铁论》等典籍中触摸金融文明的脉络。成都武侯支行的“三国财商工坊”则用“草船借箭”解读供应链金融,让历史智慧照进现代商业。这些阅读空间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成为客户感受企业文化的窗口。“阅读让金融回归人文本质。”这是客户与员工共同的体悟。
知识重塑企业基因
数据见证改变:300场线下沙龙、2.4万人次参与、3000个家庭受益……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成长。
对员工而言,阅读是“隐形的翅膀”。通过“小泸读书会”,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在文学与哲学中找到了应对压力的智慧。一位90后员工分享:“读《活着》,让我学会在挫折中保持韧性;读《穷查理宝典》,让我理解了投资与人生的共通逻辑。”
对企业而言,阅读是“文化根系”。黄晓丹副行长指出:“当员工因阅读而精神丰盈,他们自然会以更饱满的状态回馈企业。”事实证明,分行的客户满意度与员工留存率同步提升,阅读真正成为了“软实力”转化为“硬竞争力”的催化剂。
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阅读+企业”模式正在重构金融行业的价值坐标——阅读,让金融服务超越了交易本身,成为思想共鸣的载体,更成为文明的守护者与智慧的传播者。
以书为舟,驶向未来
在泸州银行成都分行的案例中,阅读不再是点缀企业文化的装饰品,而是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它让员工在知识中找到归属感,让客户在互动中感受到人文温度,让企业在竞争中开辟出差异化的道路。正如参与过“小泸读书会”的小王所言:“书页轻翻,时光流转。”当书香浸润企业肌理,当阅读成为战略选择,这场静默的变革,终将照亮金融行业的未来。
这或许正是“阅读+企业”的终极答案:唯有让知识流动,让思想生长,企业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慢与坚韧”之路。
暮色渐浓,“小泸驿站”的灯光依然亮着,陈怡合上《苏菲的世界》,窗外的霓虹与书页间的哲思交织成光……(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殷华)
编辑:凌雪梅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王欣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来源:第一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