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表演以“统一50周年”为名,在越南全国直播,效果极具震撼力。从外媒到当地市民,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越南科技”的集体崛起,甚至有越南网友直接在社交媒体表示:“这是我见过最强的一次国家级技术展示。”
2025年4月28日晚上,越南胡志明市的夜空被10518架无人机同时点亮,创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一切看似是越南科技的一次大爆发,实则背后的执行方,是来自中国深圳的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媒体普遍忽略了这场震撼演出的真正操刀者。
新华社4月29日报道,这场表演以“统一50周年”为名,在越南全国直播,效果极具震撼力。从外媒到当地市民,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越南科技”的集体崛起,甚至有越南网友直接在社交媒体表示:“这是我见过最强的一次国家级技术展示。”
然而,中国元素的“消失”,才是值得深思的重点。
几乎没有主流媒体明确指出表演执行方是中国公司。包括《越南网》和《VNExpress》在内的大型门户,仅在报道中提到“某技术公司”或“外部专业团队”,对具体承办方讳莫如深。
而这并不是偶然。回顾2025年年初,越南曾尝试与韩国团队合作开展无人机表演,结果在春节期间试飞阶段大量坠机、起火,甚至有目击者称现场一度飘出焦臭味,表演最终取消,引发大量网友愤怒。
韩国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风力太大”,而据《青年报》当时披露,当天胡志明市仅为3级风,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惨痛教训之后,越南改而求助中国企业,技术不再出问题,表演完美呈现。但在国际舆论场中,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背后代表的是中国在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上的全球领先。
大漠大并不是第一次“隐身出海”。早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他们已以10197架无人机创造过前一项世界纪录。此次越南之行,是一次技术巩固,也是一场传播挑战。
无人机表演之所以难,不是因为飞得高,而是因为协调——在短时间内让上万架无人机精确编队、动态变换图案、保障能耗稳定,这背后依赖的是高性能芯片组、通信算法和空间定位系统的“三位一体”。大漠大在这方面的系统设计甚至被部分欧洲技术团队引用为样板。
但越南这次案例也暴露了一个现实问题:中国企业出海后,国家形象传导非常容易“缺席”。你能输出技术,未必能收回声誉。
此次演出后,推特上有美国用户评论称:“谁能想到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做出这种级别的无人机灯光秀?”而他们口中的“发展中国家”说的是越南。
归根到底,中国技术走出去,品牌传播的战线没跟上。这不仅仅是“LOGO”缺席的问题,而是“身份标识系统”在公共表达上的整体缺位。
可以参考国外做法。例如波音在海外做展示时,无论是电子图谱还是远程控制界面,都会在右下角保留“Boeing”字样;再如韩企LG与三星进行技术赞助时,即使不直接露出品牌,也会通过“联合运营方”字样锁定技术来源。
因此,大漠大未来如果继续进行全球性商业展示,完全可以在无人机编队图案底部做出轻量级品牌水印,或者在演出序列前加入“由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字样,哪怕是英文字幕也能传递足够信息。
否则再完美的演出,感动的不是你国人,鼓掌的也未必是你的品牌。
这也提示我们一个更大的命题:技术出海不是最终目的,技术身份认知的全球同步,才是软实力真正发挥影响力的前提。
中国无人机已经飞到了越南的天空,接下来,该让世界知道,是谁在放光。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