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不能娶这样的女孩儿做老婆,你看看她那身打扮洋里洋气,大白天还戴白手套,笑起来没遮没眼的,哪里像是个姑娘家。”买了两只金戒指,将一只送给白冰作为订婚信物的沈醉,听完母亲所言后不知所措。
1934年左右,沈醉将初恋女友白冰介绍给母亲后,一向吃斋念佛,慈悲为怀的母亲却强烈反对“你如果了娶白冰,我就永远不再进这个家门。”
“你可不能娶这样的女孩儿做老婆,你看看她那身打扮洋里洋气,大白天还戴白手套,笑起来没遮没眼的,哪里像是个姑娘家。”买了两只金戒指,将一只送给白冰作为订婚信物的沈醉,听完母亲所言后不知所措。
原本以为一向慈悲为怀的母亲会跟白冰较为合得来,万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莫耶
莫耶出生于1918年,笔名白冰。自幼聪颖好学,10岁那年某次赛诗时就引出了“春日景色新,行到山中亭,亭中真清朗,风吹野花馨。”的句子,被称之为才女。
1932年随父迁居厦门,于慈勤女中就读,在校期间并开始频繁发表作品,抒发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恨,也是在此期间,与父亲发生冲突。
在1934年便前往上海,在《女子月刊》任编辑,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剧,投身于抗日宣传工作,后来正式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自此更名莫邪,后又进入鲁迅艺术院第一戏剧院学习,并创开始创创作了《延安颂》等著名作品。
而她与沈醉的一段相恋便发生于1934年左右,彼时白冰,即莫耶的父亲,这一位南洋华侨挣了些钱,想回乡办乐团,但因福建事变时经济濒于绝境,想借机跟戴笠拉关系,混个一官半职,在26路军当总指挥时,也干的很卖力,谁料,事后,戴笠用完他们,就一走了之了。
白冰的父亲为此专门去上海找戴笠,结果没找到戴笠,却碰见了沈醉,就让沈醉代为引荐。
沈醉想他为戴笠出过力,戴笠肯定也愿意见他,所以就特意将他引到了南京,而戴笠见到莫邪的父亲后,还没说三言两语,就喊送客,直接把对方给打发走了,还为此事狠狠地批评了沈醉一顿。
“你真爱管闲事,这样的地头蛇当时就行了,哪能真的扶持对方?”
虽然在戴笠处碰了个钉子,但莫耶的父亲却跟沈醉联系了起来,后来在他要回厦门时,就托沈醉代为照料女儿白冰,才20岁出头的沈醉一口应承了下来。
白冰跟沈醉第一次相见时,沈醉特意邀请白冰父女去一家叫“洁而精”的云南餐馆吃了饭。彼时举止大方,穿着洋派的白冰,给沈醉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二人年纪相仿,一个19岁,一个20岁。爱好也相似,沈醉爱骑马,游泳,打网球,白冰也爱打网球,爱游泳。
所以二人也较为投契,后来白冰的父亲临走时,向沈醉辞行,沈醉便又请他们父女二人去馆子吃饭。
这一次相处,让两人走的更近了,因白冰的父亲有急事提前走了,所以沈醉便在饭后送白冰回家,路上,二人也是边走边谈,在谈到文学时,瞬间就有了共同话题,白冰谈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而沈醉则谈从母亲那里学的唐诗与宋词。
当时的沈醉化名为陈仓,白冰并不知他的真实身份,更不知沈醉将会成为后来鼎鼎大名的军统少将。一见钟情的二人很快陷入了爱河,不久后便同居了,白冰还为沈醉生下了一个孩子。
但白冰是一向倔强的,她自尊心很强,从来不找沈醉帮忙,尽管自己每月只有10多元钱的薪水,可是一直不肯接受沈醉的帮助。某次沈醉打电话到白冰的编辑部,约她去打网球,编辑部的人告知沈醉白冰生病了。
沈醉听后心急如焚,甚至没顾的上问是什么病,便急匆匆的赶到白冰的住处,原来,白冰是牙痛,一边脸肿得老高,沈醉看后极为担忧,便要带他去找牙科大夫看看,白冰不肯,嫌上海的牙科大夫要价太高了。
沈醉皱紧眉头说“看病要紧,钱我这里有。”然而白冰人却固执的不要,沈醉见状,只能无奈的说“那我不是给你,是借给你,先给你垫上,等你有钱再还给我。”
见白冰神色有所动容,沈醉便再趁热打铁道“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你一直这么疼下去也不是办法。”
白冰总算是勉强点了点头,但后来知道价格要40块钱时,就嚷着说“我不拔了。”恼火于白冰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沈醉,强行把钱付了,此事才算是了了。
白冰牙疼后没多久,沈醉便眼疼了,在一次执行抓捕任务时,沈醉的左眼受了重伤。从楼上坠下,竹竿把眼珠子都划了出来,戴笠为他请了一位极高明的大夫医治,虽然大夫医术高明,但手术过后,沈醉仍然得知了一项颇为不幸的消息。
他的眼睛很难判断是否痊愈,有可能落下残疾。就在沈醉为此痛苦不堪时,白冰来到了他身边。
睡梦中的沈醉在朦胧中听到有啜泣的声音时才醒了过来,因为头部和眼睛都裹着绷带不知来人是谁,刚要问时,白冰就用柔软的小手握住了沈醉的双手,滚烫的眼泪滴在沈醉的手上,二人的手便这样紧紧的握着,谁也不说话了。
起初沈醉因担忧自己的左眼会彻底失明,所以不想耽误白冰,但白冰仍然是坚定的要跟他在一处。
后来在痊愈后,沈醉就去买了两只金戒指,将一只给了白冰作为订婚的信物,想着在征得母亲同意后,便跟白冰结婚,然而事情却并不会如此简单。
沈醉的母亲一听到他要跟白冰结婚,便生气了“你可不能找这样的女孩子做老婆,你瞧瞧她那身打扮养你洋气,笑起来没遮没掩的,哪里像个姑娘家。”
沈醉的母亲虽然慈悲,一向吃斋念佛,慈悲为怀,后来也是她阻止沈醉杀杨杰。她自小遵从的便是三从四德,话不高声,笑不露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所以看不惯白冰的举止,就为此警告沈醉说,如果他娶了白冰,自己就永远不再进他的家门。
白冰笑起来就毫无顾忌的开怀大笑,举止风度洋气,时而像男孩子一样潇洒,言行举止毫无忸怩腼腆之态,是典型的新式女性,自然跟沈醉的母亲旧式女性的观念产生了冲突。
一向孝敬母亲的沈醉一度为之发愁。
他就为此事去征求戴笠的意见,因为身为军统内人员,婚姻是势必要经过审批的,故而某次去南京戴笠,戴笠留他吃饭后,沈醉就乘势将准备结婚的事告知了戴笠。
戴笠也很详细的向沈醉询问了白冰的情况,戴笠对白冰的父亲没有什么意见,觉得这样的家庭还算“清白”,但是在得知白冰的工作后,就果断的否决了这一桩婚事,因为白冰所在的编辑部情况,思想较为进步,所以白冰势必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虽然二人的婚事既让母亲的反感,也受到了戴笠的反对,但二人的恋情仍然持续着,白冰知道沈醉母亲不喜欢他,却也毫不在乎,自沈醉将金戒指交给他,二人私定终身后,白冰有空便去沈醉家。(沈醉的母亲虽然住在上海,但部分时间是住到沈醉的姐姐家,所以白冰就趁沈母不在家时去找沈醉。)
但这一段时光却也没维持多久,后来二人的思想差距越发明显,白冰在得知沈醉的真实身份后不久,二人便分道扬镳,白冰毕竟是曾在《女子月刊》担任过编辑,也曾写下无声的期盼,抨击社会不公正现象,表示灰色的宇宙将经过一番洗礼,一番整顿的进步女作家,她选择了与沈醉分手,后来在1937年10月前往延安。
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次期学习,正式更名为莫邪,1938年进入鲁迅艺术院第一期戏剧系学习,后来创作《延安颂》等,1938年曾随八路军赴华北抗日前线,担任政治部宣传干事,创作大量文艺作品。
沈醉于黑暗中继续前行,而白冰在光明大道上也越走越远,两人彻底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
直到后来云南起义,而沈醉在功德林中积极改造,继王耀武,杜聿明,曾扩情等人被特赦后不久。沈醉也在1960年跟李仙洲,罗历戎等人一道被特赦了。
但后来在那段特殊时期,“属牛的”沈醉也曾二度入狱。
而白冰也因《丽萍的烦恼》与张凌虚报道事件去农场劳动,后来在1979年调任为甘肃省文联副书记,重新开始文学创作 最后白冰在1986年去世,而沈醉在1996年去世。
来源:小马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