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A+H”两地上市热潮下,4月25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广和通(300638.SZ),向港交所递交了一份新的招股书,准备在中国香港完成它的第二次上市。
作者:阿飞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次上市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上两次。
在“A+H”两地上市热潮下,4月25日,深交所上市公司广和通(300638.SZ),向港交所递交了一份新的招股书,准备在中国香港完成它的第二次上市。
在A股市场里,广和通的标签为无线通信模块龙头,其于2017年上市,按照国际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广和通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企业,和移远通信(603236.SH)并称为无线模块领域两大巨头。
GPLP犀牛财经注意到,广和通董事长张天瑜通过减持和质押等方式在A股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套现操作,累计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
已在A股上市8年的广和通,能否在中国香港把故事再讲一遍呢?
毛利率承压
广和通主营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所谓无线通信模块,简而言之,就是将一些复杂的无线通信技术(比如信号处理、网络协议)打包塞进一个硬件里,设备仅通过硬件能直接通过Wi-Fi、4G/5G、蓝牙、卫星等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交换数据。
像是共享单车的扫码开锁和获取位置、智能家电通过手机“遥控”远程控制、汽车的车机系统导航等功能,均是通过内置的无线通信模块实现的。
换言之,任何自己不会“上网”的传统设备(比如冰箱、电表),只要加上无线通信模块,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智能设备。
在数字化浪潮下,广和通凭借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收入爆发式增长。根据其财务数据,广和通营业收入从创业板上市前的3.44亿元(2016年),一路上涨至81.89亿元(2024年),上涨了2280%,并且连续8年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九成以上的营业收入都是来源于无线通信模块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广和通的无线通信模块业务在汽车电子、智慧家庭、消费电子应用场景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全球第一。也就是说,在无线通信模块领域的热门应用场景,广和通均占得头筹,具有极强竞争力优势。
目前广和通已经位于无线通信模块领域的头部位置,但随着该领域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
广和通招股书显示,2024年,模组产品整体毛利率为18.2%,相较于2022年的20.2%和2023年的21.0%,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毛利率下滑将直接影响广和通的盈利能力,更反映出广和通在成本控制与产品附加值提升方面的紧迫性。
广和通在招股书中也提到,近年客户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需要将部分模组产品调低售价以提高竞争力,这也成为了其模组产品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为了应对越来越卷的行业竞争,广和通的办法是通过扩宽产品线以谋求新的增长点。2024年广和通推出了具身智能以及端侧AI等解决方案,准备下场杀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此次赴港IPO,广和通的募资也是主要用于扩大AI模组、端侧AI的业务规模。
但从目前来看,广和通的人形机器人业务还处于开发阶段,对当前经营业绩贡献甚微。
大股东3年套走10亿元
随着广和通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上市公司董监高的操作却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2020年开始,从董秘陈仕江,到副总经理许宁,再到总经理应凌鹏,广和通的高管们纷纷“用脚投票”,作出了减持套现操作。
其中下手最猛的,还要属广和通董事长张天瑜。根据GPLP犀牛财经统计,2020-2023年,广和通的董事长张天瑜进行了17轮减持操作,期间合计套现10.18亿元。
深交所2023年4月28日给张天瑜发了一份监管函,称其在2019年12月到2023年1月期间,因主动减持、新增股份被动稀释、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被动增加等原因,持有广和通的股份累计减少比例为6.79%。在持股比例累计变动达到 5% 时,未按规定停止买卖广和通股票,且未及时履行报告、公告义务。
张天瑜的套现操作还不止于此。根据广和通2024年报披露,当前张天瑜共计质押了9193万股广和通的股份。另外从广和通2017年上市以来,已经累计分红8.69亿元,尤其是2023年一把分红2.9亿元,分红率达到51.9%。
也就是说,如果算上股权质押和上市公司分红,张天瑜的套现金额预估已超过2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一般而言,控股股东多次减持或股权质押,大概有两种可能:
一是大股东资金链紧张,急需资金周转;另外一个则是大股东对广和通的经营缺乏信心,利用二级市场套现,落袋为安。
卖掉“利润奶牛”
为何广和通的董监高们要进行密集的减持操作?此次广和通的招股书或许揭示了其原因。
根据广和通招股书,2024年7月,广和通与一家名为EUROPASOLAR S.à r.l.外国企业签署《资产购买协议》并完成交割,将深圳市锐凌无线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凌无线”)的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以及连带资产以10.6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上述外国企业。
对于广和通来说,锐凌无线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子公司。
2020年广和通联合深创投、前海红土等投资机构发起设立了锐凌无线,并通过该公司收购美国上市企业Sierra Wireless的车载业务板块。
而这个名叫Sierra Wireless的公司,是当时全球汽车无线通信模块领域的龙头公司,车载前装通信模块安装量在全球位居前列,也是大众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LG电子、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收购完成后,锐凌无线便拥有了这家汽车无线通信模块龙头的全部业务。
凭借锐凌无线的这场收购,广和通坐上了全球汽车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一位置。
但由于是和投资机构一起联合收购,收购之初,2020年广和通仅持有锐凌无线49%的股权。
不过到了2022年,广和通通过定向增发,合计发行788.50万股股份,发行价格为21.56元/股,募资总额约为1.7亿元,用于收购锐凌无线剩余51%股份,自此锐凌无线正式成为广和通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完成之后,锐凌无线充分发挥了车载前装业务优势,2023年便实现了2.04亿元净利润,这个数字占广和通2023年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的36%,可以说是一个绝对的“利润奶牛”业务。
然而,还没等广和通把新业务捂热乎,市场又出现了变动。
根据路透社消息,2023年8月,美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等人向FCC发出一封公开信函,请求FCC考虑将中国制造的蜂窝模组列入受管制清单。这无疑给刚将锐凌无线收入囊中的广和通一记重拳。
为了应对境外制裁风险,广和通被迫在2024年7月出售锐凌无线的境外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以避免出现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
这场出售中,锐凌无线的最终估值为10.65亿元。而根据广和通披露的公告,锐凌无线截至2023年底的资产总额为约19.28亿元,净资产约为8.63亿元,估值溢价仅26.2%。作为一项1年能够创造超过2亿元净利润的业务,这样的估值显然是有些偏低的。
需要注意的是,出售锐凌无线后带来的影响直接体现到了广和通2024年度业绩上。2024年,广和通的扣非净利润为5.04亿元,同比下滑5.84%,当锐凌无线完全剥离后,广和通的扣非净利润只会更少。
面对行业竞争压力和出售锐凌无线带来的阵痛,广和通计划通过赴港二次IPO改善局面。尽管广和通在无线通信模组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但毛利率下滑、新业务拓展初期的不确定性以及大股东套现引发的市场信心问题,都成为其二次IPO上的沉重负担。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