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送外卖,80岁还房贷”,为了养老,日本老人正抢着进监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1 10:34 4

摘要:最近,日本银发族因抢劫等各种犯罪事实入狱事件层出不穷,仿佛人到古稀之年,才真正到了“闯”的年纪?

最近,日本银发族因抢劫等各种犯罪事实入狱事件层出不穷,仿佛人到古稀之年,才真正到了“闯”的年纪?

日本法务省《犯罪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占犯罪人口的22%。以日本尾道市某监狱为例,47名在押囚犯的平均年龄甚至达到74岁。

74岁正是在家颐养天年的年岁,怎么会出现在监狱呢?

因为他们都是故意的!

日本作为超级长寿大国,令人羡慕的背后老年人却有着不能说的秘密。

长寿花去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年迈剥夺了他们所有的力气,养不活自己的老年人,只想进监狱享受免费的一日三餐,进而从个别事件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

日本的老年人,正在步入孤独又贫穷的老龄化时代。

说到日本,老龄化几乎可以成为该国的代名词,程度高到令人咋舌。

原因在于,1947年至1951年之间,有一群扎堆出生的婴儿,后来被称为“团块时代”。

他们占据了日本总人口的10%。而这10%的人,年轻时是社会最大的劳动力;然而,73年后的今天,当他们步入老年,却成了社会最大的“拖累”。

以日本总人口超1亿的体量来计算,这1000多万人正以缓慢而坚定的步伐,推动着整个日本社会走向深度老龄化。

对于老龄化,国际社会上是这样定义的:65岁人口总数超过总人口数7%,即为“老龄化社会”。

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625万,占总人口的29.3%。日本无疑是“超老龄化大国”。

也就是说,在日本,每3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计:

到2050年,全日本单人户家庭占比将上升至44%,而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比例都是老年人。

这意味着,“死得突然,活着无声”的人群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

“活着无声”是因为独居老人鲜少和社会接触,经常面临孤独问题。

尽管地方决策机构和扶持机构努力组织独居老人参加地区的活动 但是一些经济不景气的地区,常常因为财务压力、人手不足等原因,无法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老人。

因此,“孤独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高达上万人。

这些老人往往在去世后几天或是几个月后,才因未交租或者散发出恶臭而被人发现。

为揭示这一现象,导演伊藤织诗拍了一部纪录片《孤独至死》,专门记录了日本的一种特殊职业——替代死者家属整理孤独死人群遗物的清洁队伍。

镜头下,每一位死去的孤独者,生前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他们并非没有亲属,也并非无人关心,但他们选择失联,可能是失联太久了,久到别人都放弃了继续建立联系。

又或许,是日本“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贯穿他们的一生,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衰老会给别人带去困扰,因此宁愿孤独地死去。

无人送终的日本老人,孤独地度过了世间最后的时刻。

宁愿选择孤独死背后的老人,生前都遭遇了各种“围剿”?

最大的围剿就是对长寿的无奈与“恨”。长寿本是福气,但在日本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长寿,养老金需求不断增多,但财政拨款却难以满足。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年轻人养自己都难,于是只能鼓动老年人依靠自己、继续工作。

但这也带来了职场矛盾——老年人不退休就意味着要占据着工作岗位,导致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减少。

人才难以向上流动,拿不到更多的工资,无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恨”就此产生。

此外,日本的医疗福利等社会资源向老年群体倾斜,年轻人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保险等费用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社会“恨老”的现象。

不仅社会“恨老”,可能连自己的家人也“恨”。

在日本,有长寿老人的家庭,大概率会形成“老老看护”的模式——由70岁的人照顾90岁的人,甚至照顾年龄更大的百岁老人。

这些需要被贴身照顾的老人大多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无法识别家人。

看护者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正是需要被人照顾的时候,却还要去照顾行动更不便的父母。

每天抱老人去洗澡、为老人翻身、制作流食等等,哪怕没有做过护理工作,也能想象出照顾者的吃力。

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不仅耗费身体和精神,还需要大量的金钱。

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疲惫,他们对长寿带来的护理重负感到繁琐枯燥,所以在日本社会上经常会出现,老人被身边人亲手终结生命的极端例子。

有人会疑惑,为何不请护工来照顾老人呢?

其实,不是不想请,而是请不起。护理岗位既辛苦事又多,且人手稀缺,护工费用高昂,普通人难以承担。

即便日本出台了《护理保险法》,以此缓解家庭看护压力,但也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享受服务,且个人支出服务费依然很高。

即使经济条件允许聘请专业护工,老年人依然难以摆脱"被恨"的命运。

这种社会现象并非个例,日本就曾发生骇人听闻的"护工连环杀人案",施暴者仅因工作压力过大,便对毫无反抗能力的老年人痛下杀手。

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弥漫着对“老”的怨恨。

无论是哪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奈。

日本老年人的无奈在于,他们并不是不想退休,而是经济上无法承受提前退休的后果。

安享晚年的前提是有劳动力贡献经济发展,但是,日本超老龄化的同时又遇上了少子化时代。

新生劳动力增长缓慢,而上一时代衰老的速度和寿命的延长却无法同步放缓。

活着就意味着要吃饭开销。

虽然老人们有养老金,但随着年龄增长、疾病来袭以及生活成本上升,决策机构发放的养老金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于是,许多老年人不得不继续寻找工作,以维持生计。

日本决策机构也在不断地延长退休年龄,并鼓励企业招聘65岁以上的老人。

如今,日本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白发劳动力,餐馆里,出租车里,便利店中,到处是他们的身影。

更可悲的是,甚至就连日本色情行业,还有60多岁的老人站街。

经济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也成了问题。

日本NHK曾提出过一个概念——“无缘社会”,即人与人联系淡薄的社会。

日本是一个注重“缘”的国家,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步调都在往“淡缘化”方向发展,一个人也可以独立生活,传统的血缘关系纽带模式在现代化进程下逐渐分崩离析。

尤其是许多独居老人,子女鲜少联系或是无子女的老人,人到晚年被断亲,成为“孤独死”潜在对象。

有些老人选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剩余时光;有些老人则选择主动走出房门,寻找社会联系。

既然年轻人对他们“敬而远之”,他们便开始寻找同龄人。于是,在老年群体中衍生出一种很新颖的人际关系——墓友。

简单来说,就是指计划死后共同进入同一块墓地的人,在生前就建立起联系,彼此陪伴、交流,甚至规划身后事。

用当下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很新的“搭子”形式。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块墓地而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老年人正是用这种“墓地缘分”作为纽带,彼此既是墓友,也是暮友。

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对抗社会变迁带来的孤独,以及晚年生活的无奈。

变老和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环。

而如何让老人体面地面对死亡,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然而,曾有一位日本经济学专家成田悠辅,在一档日本电视节目中发表极端言论。他声称,解决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唯一出路,是让老年人集体自我终结生命。

这种极端言论不仅荒谬绝伦,更毫无建设性。它不仅未能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反而可能引发代际冲突。

甚至将一部分本就觉得自己是社会负担的老人,推向更孤独的深渊,加剧“孤独死”的严重程度。

人人都会老去,每个人都希望生命的暮年被社会温柔以待。

这不仅仅是日本一个国家的问题,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亟待正视和解决的课题。

-END-

参考资料:

1.网易新闻:日本恨老已近疯狂,专家建议老人集体自杀,日网友双手赞同

2.经济观察报:高龄海啸袭来,日本也撑不住了

3.Ins优选:无人送终的日本老人:这群孤独死清洁员,做着世界上最悲伤的工

4.凤凰网财经:为了养老,日本老人抢着进监狱

5.日本通:无缘时代的日本老人——交个朋友吧,咱们死后一起埋了

6.日本通:第1批70岁退休的日本人,已经被子女杀死了

7.日本通:日本百岁老人正在被逼切腹

作者:疏疏篱落

编辑:柳叶叨叨

来源:鬼谷子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