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座曾以“钢都”闻名全国的城市,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刷新着人们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认知。当沈阳还在破解城市空心化难题,大连仍在港口经济中寻找新增量时,鞍山已悄然完成从“钢铁巨人”到“多面手”的蜕变。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座曾以“钢都”闻名全国的城市,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刷新着人们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认知。当沈阳还在破解城市空心化难题,大连仍在港口经济中寻找新增量时,鞍山已悄然完成从“钢铁巨人”到“多面手”的蜕变。
清晨的鞍山西站前广场,晨练的老人们踩着太极步法,身后的玻璃幕墙倒映着穿梭的新能源公交车。这座刚完成升级改造的交通枢纽,日均发送旅客量较三年前翻了两番。
沿着新港国际广场漫步,曾经裸露的矿坑已被改造成梯田式花园,工业遗迹与樱花林相映成趣——这种“把伤疤变酒窝”的智慧,正是鞍山转型的缩影。
这座城市的美,藏在细节处。361个口袋公园如翡翠般散落街头,运粮河畔的网红打卡地常有年轻人拍摄汉服写真。
在钢铁博物馆的咖啡厅里,00后创业者们讨论着如何用VR技术复原1953年的高炉车间;而在岫岩水巷的茶楼上,非遗传承人正手把手教游客制作满族剪纸。这种新旧交融的烟火气,让每个清晨的豆腐脑摊都飘着创新的味道。
数据最能说明蝶变的力度:2023年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曾经占比超70%的钢铁产业,如今与新材料、新能源形成“三足鼎立”。全球最大的废钢加工基地里,机械臂正将废旧钢材变成汽车板材,这条绿色产业链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5个千山风景区。
味觉是最鲜活的记忆。牛庄馅饼店凌晨三点飘出的香气,与24小时无人售货柜里的南果梨膏形成奇妙呼应。
在站前夜市,穿着工装的鞍钢工程师和直播带货的网红主播比邻而坐,就着烤串讨论跨境电商的物流优化方案。这种“重工业与轻生活”的混搭,让城市平添几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交通网络的升级更令人惊喜。沈辽岫高速直通千山景区,鞍台高速的贯通让海鲜凌晨就能摆上本地餐桌。最让市民津津乐道的,是那个“用空中走廊治堵”的妙招——即将开工的云轨系统,将把通勤时间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些变化让周边城市的年轻人周末乘高铁来打卡,顺便考察创业机会。
站在玉佛山巅俯瞰,这座城市正书写着新的传奇:投资45亿元的“数字钢铁谷”工地上,5G无人矿车与传统高炉同框;投资30亿元的氢能产业园内,科研人员正在攻克储氢材料的世界性难题。
那些曾赴南方发展的“鞍山帮”技术骨干,如今带着团队和专利回归——用他们的话说:“这里既有北上广的机遇,又有东北特有的生活滋味。”
当南方游客惊叹于汤岗子72℃温泉的疗愈功效时,本地人更愿意带你去看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那片曾经的裸露山体,如今层层叠叠的油松林间奔跑着野生梅花鹿,光伏板在矿渣堆上排列成几何图案,每年发电量足够20万户家庭使用。这种把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资产的智慧,或许正是鞍山给东北振兴提交的最佳答卷。
夜幕降临,新玛特商圈霓虹璀璨,刚获得“东北最佳夜经济街区”的民谣广场飘来吉他声。退休老工人王师傅在直播间推销自制酸菜,女儿则在隔壁档口调试机器人咖啡机。两代人的创业故事在这个空间交织,仿佛在诉说:这座曾为共和国锻造钢铁脊梁的城市,正在锻造属于自己的新未来。
当“投资不过山海关”已成往事,你看好鞍山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引擎吗?你心中最具潜力的东北城市又是哪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