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又一位董小姐曝光,她距2023年6月成都“牵手门”事件不足两年。短短时间两位姓董的小姐挤入公众视野,绝非偶然,不光彩私生活无不牵扯权力背景,令人毛骨悚然。
权力渗透下的社会失序与价值观崩塌
——从“牵手门”到“文科博士”的隐忧
近日,又一位董小姐曝光,她距2023年6月成都“牵手门”事件不足两年。短短时间两位姓董的小姐挤入公众视野,绝非偶然,不光彩私生活无不牵扯权力背景,令人毛骨悚然。
牵手事件从桃色绯闻演变为反腐风暴,最终以胡某被“双开”、董某被开除收场。如今的“学术四姨太”董小姐又让人诧异,看似是个人道德失范的个案,实则暴露了权力渗透的复杂网络——从职场到学术界,从官员到文学艺术,从消费主义到社会价值观,权力的触角正在悄然改写规则、扭曲公平,甚至重塑群体的精神世界。
一、职场权色与学术寻租
1. 职场中的“权力变现”。“牵手门”的男主角胡某作为国企高管,借公务之便旅游、违反廉洁纪律,董小姐在入职后消费水平飙升,被曝月均消费超10万元,奢侈品与豪车成为其社交符号。这种反常的消费能力与其职位薪资的严重不匹配,指向权力体系内的资源输送与利益交换。这种社会堕落,没有引起谴责,然而,还形成追捧。事件曝光后公众对董某“同款裙子”的好感,反映出对权力附庸者畸形生活方式的隐性崇拜。
2. 学术界的“权色学交易”。权力渗透不仅存在于职场,更蔓延至教育、文化领域。部分官员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博士学位,挤占学术资源,甚至出现“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和大量官员作家、艺术家的荒诞现象。
文科博士扩招背后,是高校为迎合“研究型大学”指标而降低培养质量,导致学术能力下滑、文凭贬值。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永谋指出,许多文科博士生缺乏学术热情,沦为“文凭工厂”的产物,官员读博则进一步加剧了学术资源的权力寻租。
二、从“免职裙”到“捷径崇拜”是价值观的崩塌
“牵手门”事件中,涉事女主角的粉色连衣裙被冠以“免职裙”“小三裙”标签,销量暴涨后又遭大规模退货,山寨产品充斥市场。这场闹剧背后,是公众对权力与物质关系的扭曲认知。裙子从普通服饰异化为“上位者”的象征,部分消费者企图通过模仿外观复制“成功捷径”,却无视其背后的道德污点;商家、主播以“流量为王”,借负面事件营销,平台算法助推话题热度,形成“谁红蹭谁”的恶性循环,公共利益让位于商业利益;桃色交易事件本应聚焦反腐与权力监督,却被娱乐化消解,公众讨论偏离核心,折射出社会对权力腐败的麻木与妥协,形成社会道德失焦。
三、如何打破权力渗透的闭环?
1. 制度约束与透明化。强化公职人员财产公示与消费监管,切断权钱交易链条(董某消费来源的追查;深挖董小姐文科成医学博士的事件,揪出涉及的所有权钱色交易的人员);学术领域需严格博士培养标准,杜绝官员“镀金”现象,恢复学位含金量。
2. 重建社会价值观。媒体应引导公众关注事件本质,而非沉迷于猎奇与符号消费。“牵手门”的核心是反腐,而非裙子款式;教育体系需培养批判性思维,抵御“捷径成功学”对青年价值观的侵蚀。
3. 学术独立性的捍卫。取消不合理的文科博导缴费招生制度,保障学术资源公平分配。推动专业博士与学术博士分类培养,避免文科博士沦为“低配岗位”的敲门砖。从严约束官员作家、艺术家,敲掉权文交易链条,维护文学艺术的纯洁性。
总之,从“牵手门”到文科博士、官员作家艺术家的困境,权力渗透的本质是规则失守与价值观崩塌的双重危机。当权力成为资源分配的核心逻辑,当学术沦为权力的附庸,当公众在流量狂欢中迷失方向,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将无处安放。唯有通过制度重构、价值观重塑与学术独立性的捍卫,才能遏制权力的无边界蔓延,重建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