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外观设计已趋于透明化,从供应链流出的海量 CAD 设计图、3D 打印模型到金属模具,再到第三方保护壳厂商的量产数据,共同构建起新机的完整设计蓝图。
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外观设计已趋于透明化,从供应链流出的海量 CAD 设计图、3D 打印模型到金属模具,再到第三方保护壳厂商的量产数据,共同构建起新机的完整设计蓝图。
根据多位博主的交叉验证,四款机型将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设计语言,标准版延续 iPhone 16 的竖置双摄方案,后置双摄延续经典的竖置 “药丸” 排列方案;
Pro 系列则突破性采用横跨机身顶部的横向矩阵模组,闪光灯与麦克风以竖向排列嵌入模组右侧区域;
而新增的 Air 机型以 5.59mm 超薄机身和跑道形单摄模组型取代了原有的 Plus 系列,其后摄模组调整为横向长条形态,且仅配备单颗摄像头。
不得不说,苹果这种设计语言的分化是近年 iPhone 系列最大幅度的外观改变。
通过工业设计图纸以及第三方保护壳的精准开孔和按键布局得到进一步印证,新机的尺寸参数、摄像头排列甚至按键位置都已清晰可辨。
近日,知名科技博主 AppleTrack 通过 YouTube 发布了 iPhone 17 系列的实体模型机视频,首次完整呈现了四款机型的工业设计细节。
根据模型机展示,该系列将延续 "标准版 + 双 Pro + 新定位机型" 的组合。
从曝光的模型机来看,iPhone 17 Air 的核心亮点在于其 5.5 毫米的极致机身厚度,较 iPhone 16 Pro 缩减 33%,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机型。
为实现这一设计突破,苹果在多个维度进行了调整,USB-C 接口位置偏移至背部边缘以节省空间,扬声器开孔数量减少至单声道配置,后置摄像头模组仅保留一颗 4800 万像素主摄并采用横向长条式设计。
尽管摄像头凸起高度达到 4 毫米,导致整机厚度增至 9.5 毫米,但 5.5 毫米的机身主体仍展现出颠覆性的工业美学。
该机型将首次在非 Pro 系列中引入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屏幕,同时取消实体 SIM 卡槽,全面转向 eSIM 技术以进一步压缩内部空间。
相较于定位全新的 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 与 Pro Max 的设计调整改动更大, 二者正面延续前代的灵动岛屏幕与窄边框布局。
Pro Max 首次采用半铝半玻璃拼接背板 ,转而采用横向贯穿式大矩阵模组,覆盖机身顶部约三分之一面积。苹果在 Pro Max 上放弃了此前坚持的 “钛金属一体成型” 理念,转而采用混合材质。
模组左侧为三角形排列的三颗 4800 万像素摄像头(主摄 + 超广角 + 潜望长焦),右侧整合激光雷达、闪光灯及麦克风,形成功能分区明确的 “左摄右感” 布局。
iPhone 17 Pro 机身背部的镜头模组设计也有了颠覆性变化,横向排列的矩阵式模组成为最显著识别特征,尽管这一设计因造型争议被部分用户调侃为 "条形码镜头"。
此外,屏幕技术方面,Pro 系列此前备受期待的 超强抗刮防反射涂层 遭遇技术落地瓶颈。
该涂层原计划通过纳米级材料工艺,将屏幕反光率降低 60% 并提升 3 倍抗刮能力,使裸机用户无需依赖贴膜即可应对日常磨损。
然而据 MacRumors 披露,由于多层复合涂装工艺的良品率不足 40%,且单台处理时间较传统工艺延长 50%,苹果正面临大规模量产的实际挑战。
目前备选方案包括转向工艺相对简化的 nano-texture 纹理涂层,或直接沿用现有防指纹涂层。
该系列机型的屏幕防护性能可能不及最初规划,新设计没了呀!裸机使用的用户仍需考虑贴膜保护。
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觉得苹果这次变动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小提示:所有信息均来官方资料、Beats官方技术文档及第三方实测报告、网络公开报道、科技媒体评测,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管理员更改删除!
来源:科技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