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许发现了部分最早的恒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1 13:29 3

摘要:GN-z11位于大熊座(Ursa Major)中,处于“大天文台深空起源巡天”(GOODS)项目所研究的一片天区范围内。(Image credit: NASA/ESA/CSA/STScI/Brant Robertson (UC Santa Cruz)/Ben

GN-z11星系中发现宇宙初代恒星与贪婪黑洞的证据

我们看到的这个名为GN-z11的星系,是它在大爆炸后仅4.3亿年时的样子。

GN-z11位于大熊座(Ursa Major)中,处于“大天文台深空起源巡天”(GOODS)项目所研究的一片天区范围内。(Image credit: NASA/ESA/CSA/STScI/Brant Robertson (UC Santa Cruz)/Ben Johnson (CfA)/Sandro Tacchella (Cambridge)/Marcia Rieke (University of Arizona)/Daniel Eisenstein (CfA).)

多亏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观测,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存在的证据终于浮出水面。这一证据存在于一个已知的最遥远的星系中。

这个名为GN-z11的星系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15年发现的,先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的时间,被认为是已知最遥远的星系。由于它的红移值高达10.6,我们更倾向于谈论它存在于多久之前,而不是它距离我们有多远。这是因为它的光穿越到我们所在的宇宙角落需经历漫长的时间,而我们看到的GN-z11只是它在大爆炸后仅4.3亿年时的样子,较之而言,而今的宇宙已经有138亿年之久。

因此,GN-z11成了JWST(詹姆斯.韦伯太空望眼镜)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目前,两篇新发表的论文揭示了有关GN-z11的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早期宇宙中的星系如何成长提供了关键细节。

GN-z11是在这一特定红移值下已知的最明亮的星系,而这也成为了JWST在早期宇宙中几乎定期发现高红移星系的一个普遍特征。许多这些星系看起来比我们基于星系形成模型的预测要亮得多,而这些预测是基于宇宙学的标准模型得出的。

现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新观测似乎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

由剑桥大学的罗伯托·迈奥利诺(Roberto Maiolino)领导的天文学团队,利用JWST的两台近红外仪器——近红外相机(NIRCam)和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对GN-z11星系进行了深入探测。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代恒星的证据,这些恒星被称为“第三星族星”(Population III stars)。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吞噬大量物质,并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科学家可以通过恒星中重元素的丰度来计算它的年龄,这些重元素是由前几代恒星在生命结束后被抛洒到太空的,最终在恒星形成区域被回收利用而形成新的恒星。在过去五六十亿年间形成的最年轻的恒星被称为“第一星族星”(Population I stars),它们的重元素丰度最高。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第一星族星。更古老的恒星含有较少的重元素,因为在它们之前存在的恒星世代较少,我们称这些恒星为“第二星族星”(Population II stars),它们位于银河系最古老的区域。然而,直到现在,“第三星族星”(Population III stars)还仅仅只是一个假设。

这一团原始氦气的光谱为第一代恒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Image credit: NASA/ESA/CSA/Ralf Crawford (STScI))

这些恒星可能是宇宙中最早形成的恒星,由于在它们之前没有其他恒星存在,它们不会含有任何重元素,而仅由大爆炸时期形成的原始氢和氦组成,这些最早的恒星极其明亮,质量至少相当于数百个太阳。尽管天文学家仍未直接观测到第三星族星,但迈奥利诺的团队在GN-z11中发现了它们的间接证据。NIRSpec观测到了GN-z11边缘附近的一团电离氦气。“我们没有在氦气之外发现其他元素,这表明这团气体一定相当原始,”迈奥利诺在一份声明中说道。“理论和模拟预测,在这些时期的特别大质量星系附近,应该存在一些原始气体团块,它们可能坍缩并形成第三星族星。”

这些氦气正在被某种产生大量紫外线的物质电离,而这种物质被推测为第三星族星。这些氦气可能是这些恒星形成后留下的物质。电离所有这些气体所需的紫外线量,大约相当于60万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总亮度是太阳的20万亿倍。这些数据表明,像GN-z11这样的遥远星系可能比现代宇宙中的星系更容易形成大质量恒星。与此同时,根据第二组研究的结果,迈奥利诺的团队还在GN-z11的中心发现了一个质量为200万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的证据。

“我们发现了在超大质量黑洞吸积气体附近常见的极高密度气体,”迈奥利诺在同一份声明中说道。“这些是GN-z11中心存在一个正在吞噬物质的黑洞的首个明确迹象。”研究团队还探测到从黑洞周围吸积盘中流出的强大辐射流,以及通常在吸积黑洞附近发现的电离化学元素。研究团队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贪婪吞噬使其吸积盘变得密集且炽热,并发出明亮的光芒。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些第三星族星和黑洞的共同作用,使得GN-z11如此明亮,而并不像一些人过早声称的那样违背了标准宇宙学模型。关于电离氦气团块和第三星族星的研究已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接受发表,预印本可以在此处查看。与此同时,关于NIRCam对黑洞观测的研究已于1月17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BY: Keith Cooper

FY: Brite Sun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来源:天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