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本该是特朗普高举香槟的日子,白宫策划的百日庆典现场,却因一条爆炸性新闻乱了阵脚:亚马逊计划在商品价格中标注“关税成本”。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4月29日,是特朗普重新执政的第100天,白宫也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典。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白宫草坪上的礼炮声还未散去时,特朗普就收到了有关关税战的严重后果。
一个个的接连打击,也让白宫欢乐的气氛就此消散。
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4月29日,本该是特朗普高举香槟的日子,白宫策划的百日庆典现场,却因一条爆炸性新闻乱了阵脚:亚马逊计划在商品价格中标注“关税成本”。
这个看似技术性的改动,实则是向全美消费者摊开一本账——你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总统的关税政策在买单。
消息一出,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火速开炮,痛斥亚马逊“敌对且政治化”,甚至搬出拜登时代的通胀数据转移矛盾。
但明眼人都清楚,当亚马逊近千种商品价格就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战才暴涨了30%。
当UPS宣布裁员2万人并关闭73个网点,当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疫情以来最低,特朗普“关税由贸易伙伴承担”的谎言早已不攻自破。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怒斥亚马逊“转嫁成本”,一边在电话里对贝索斯威逼利诱,几小时后,亚马逊改口称标注计划“从未批准实施”,特朗普立刻变脸盛赞贝索斯是“好人”。
这场闹剧暴露的不仅是白宫的色厉内荏,更是关税战的反噬速度远超预期——刀还没砍向对手,美国企业先血流成河。
当特朗普还在为驯服亚马逊沾沾自喜时,北方邻国传来更刺耳的“背叛”声。
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卡尼以“反特朗普斗士”的姿态横扫大选,带领着自由党以绝对性的优势击败了加拿大保守党,而在不久之前,这场胜利本不该属于他。
在半年前,自由党民调还落后保守党25个百分点,党内分裂、领袖更迭,几乎提前写好了败选的剧本。
而让自由党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恰恰藏在特朗普的一系列“神操作”里。
从扬言“让加拿大成第51个州”到对加征收高额关税,从公开贬损特鲁多到投票前喊话“选个听话的领导人”,这些举动彻底点燃了加拿大人的民族情绪。
卡尼顺势打出“捍卫主权”牌,将保守党描绘成“特朗普傀儡”,硬生生把一场国内选举变成反美公投。
最扎心的是,特朗普的“助攻”远未结束,在投票前夕,他竟在社交媒体呼吁加拿大人“选个能减税增兵的首相”,被广泛解读为干涉内政。
保守党领袖波利耶夫急得跳脚:“特朗普别插手!”但为时已晚——选民已把对白宫的不满,统统砸向了与特朗普意识形态相近的保守党。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本是一石三鸟的“妙计”:打压中国、驯服盟友、讨好蓝领选民,但百日过去,这三只鸟全飞向了反方向。
对中国145%的惩罚性关税,确实让亚马逊的中国商品涨价30%,却也导致美国港口集装箱运输量暴跌。
码头工人收入锐减,卡车司机面临“英语考试”刁难——这些曾将选票投给特朗普的蓝领阶层,突然发现总统的“保护”成了砸向自己饭碗的石头。
对加拿大挥舞大棒,本想逼出其能源与市场,却催生了一个比前任更强硬的反美总理,卡尼当选后放话“永远不会忘记美国的背叛”,誓言在贸易战中“战胜美国”。
对特朗普来说更雪上加霜的是,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政客还在偷师加拿大,盘算着如何把“反特朗普”变成新的选举密码。
最讽刺的是恢复“美国制造”的口号,当白宫要求民众购买国货时,美国企业却在为关税买单。
UPS因亚马逊业务萎缩被迫裁员,沃尔玛警告节日季商品短缺,中小企业主在听证会上哭诉“利润被关税吃光”,特朗普口中“让美国赢”的关税战,正演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困局。
执政百日民调支持率39%,创80年来最低;71%民众认为关税加剧通胀,64%反对征收关税——这些数字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白宫的庆典焰火。
但真正的危机,藏在《经济学人》封面的那只缠满绷带的美国鹰里:距离下次大选还有1361天。
特朗普的困局在于,他亲手点燃的关税战火已失控蔓延,亚马逊事件暴露企业界的离心离德,加拿大选举预示盟友体系的土崩瓦解,蓝领阶层的失望可能让“铁票仓”生锈。
更要命的是,这套“美国优先”的剧本正在全球引发连锁反应——当各国政客学会用“反特朗普”收割选票,美国在国际舞台将愈发孤立。
面对烂摊子,特朗普的选择空间正在收窄:若继续加征关税,通胀压力可能压垮中期选举;若鸣金收兵,则等于承认“美国优先”战略破产。
而曾经力挺他的红脖子们,已在卡车司机抗议和码头罢工中嗅到背叛的味道。
或许连特朗普自己都没想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承诺,会在百日之内演变成“让美国再次头疼”的现实。
加拿大盟友倒戈、亚马逊背后捅刀、民众钱包缩水——这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恰恰暴露了单边主义政策的致命伤:在全球化密网中,没有谁能在伤害他人的同时独善其身。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胡佛发布了一项法案,引发全球贸易战,将美国拖入大萧条深渊。
近百年后,特朗普的关税大刀是否在重蹈覆辙?
当加拿大用选票反抗、亚马逊用数据打脸、民众用消费降级投票,这位自诩“最懂交易”的总统,或许该重新思考:真正的“赢”,到底是击垮对手,还是让所有人都能体面生存?
百日执政的教训已经写下,但特朗普的剧本里从没有“反思”二字,接下来的1300多天,美国民众或许只能紧捂钱包,等待下一个“意想不到”的代价降临。
来源:董雯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