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白羊镇:代表当上“蚕司令” 致富路上带乡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2:55 2

摘要:“汤小川是白羊镇的镇人大代表,他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担当,精准锚定蚕桑产业,在凤凰村这片沃土上,播撒‘致富种子’,带领村民奔向富裕新生活。”镇人大主席龚碧说。

4月30日上午,雨后的阳光格外明媚。上午9时许,在重庆铜梁白羊镇凤凰村汤小川的蚕房里,几位农家妇女正在饲喂蚁蚕,蚕儿蚕食桑叶的沙沙声不绝于耳。

“汤小川是白羊镇的镇人大代表,他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担当,精准锚定蚕桑产业,在凤凰村这片沃土上,播撒‘致富种子’,带领村民奔向富裕新生活。”镇人大主席龚碧说。

站在山头远望,绿油油的连片的桑树布满田野,产业公路连通了每一片桑林,田间作用便道、蓄水池、山坪塘、灌溉沟渠有序分布,横竖成行的桑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今年40岁的汤小川在武警部队当过8年的兵,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返乡后,在镇村的支持下,自主创业流转本村6个社530亩的坡瘠地,投资改造建起标准化的桑园,从2023年开始,年养蚕300多张,成为全区养蚕最多的农户,被村民称为“蚕司令”。

“当初退役时本来也可以在城里择业发展,但看到村里不少的桑坡地因缺乏管理衰败了,感到非常可惜。把这些地重新利用起来发展蚕桑,肯定是一条增收的好门路。”汤小川说。

当兵出身的汤小川有一种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他利用机械把坡瘠地改造成梯土,整修好20多亩面积的3口塘堰,新建起钢架蚕棚。

经过两三年的艰苦努力,建起了良种桑园坡地栽上了桑树。没有养蚕技术,汤小川经常自学,还到外地学习取经,请区蚕业专家上门指导。随着养蚕走上正轨,汤小川又在桑林里养上鸡鸭,种上黄豆和蔬菜,在塘里养上鱼,以短补长获得经济效益。

2024年,汤小川新建起3000平方米的两个养蚕车间里,车间里安放着冷风机、加湿管道、排风扇、荧光灯、遮阳网、顶风帽等设备设施,标准化的蚕房的扩建,不仅具备了规模养蚕的条件,产量质量也得到了保证。“重庆市商贸委将我的基地列为《重庆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桑园管理标准化、小蚕培育共育化、大蚕养殖规范化、上簇采茧自动化得到有效推广,养出的蚕产量高,品质好。”汤小川说。

汤小川返乡创业规模发展蚕业,不仅盘活了闲置撂荒坡瘠地,在自已创业劳动致富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增收的福音,不仅让村民没有多少收成的坡瘠地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金收入,还吸纳了20多位村民务工,每年支付的工资达到20多万元。

“汤代表不但心好心善,还十分讲信用。我长期在他的桑园务工,每月关工资从来不拖欠一天,还免费提供伙食。”正在地头采桑叶的农户周贤珍说。

每当汤小川听到村民们夸赞的话,都谦虚地说,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履职担当是我的本分,帮助村民致富更是我的职责。汤小川返乡创业成为劳动致富的典型,镇里授予他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还获评铜梁区农村致富带头人,镇里还将他列为村班子的后备干部培养。

作为人大代表的汤小川积极参加镇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家乡的发展履职尽责,还在亲商会、招商会上现身说法宣传家乡优良的营商环境,在引导就业创业中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汤小川深知,产业发展起来只是第一步,要让乡亲们持续增收,还需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他表示,争取在5年左右的时间,养蚕突破1000张。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到那时,到基地务工的人就会超过100人。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增收的门路,我这个代表就没有白当。”汤小川说。 (通讯员 赵武强)

来源:乡村的木棉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