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力是航天领域突破技术壁垒、降低成本、拓展边界的核心驱动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太空探索中占据先机。我们盘点了国际上10家最具创新力的航天公司,为大家提供灵感,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创新力是航天领域突破技术壁垒、降低成本、拓展边界的核心驱动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太空探索中占据先机。我们盘点了国际上10家最具创新力的航天公司,为大家提供灵感,共同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国际商业航天10大最具创新力公司。
1
ICYEYE(芬兰)
ICEYE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领先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技术与数据服务提供商,运营着全球最大的合成孔径雷达 (SAR) 卫星星座,致力于SAR卫星的小型化和成像精度的提高。
自2018年以来已经发射了48颗卫星,其SAR卫星相较传统卫星系统更小、更灵活、研制成本更低。其SAR星座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六小时内重访,为国防、情报、保险、自然灾害响应、海事监测等领域提供数据服务。
2024年10月推出的Dwell Precise成像模式,拥有0.25米分辨率成像能力;2025年3月18日成功发射了其第四代卫星,SAR天线尺寸和辐射功率提高了一倍,成像区域也因此增加了一倍多,幅宽从150千米扩展至400千米,图像信息密度提高了30%。
2
QuesTek Innovations(美国)
QuesTek成立于1997年,是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的市场领导者,高性能金属合金领域的专家。与NASA和私营航天公司合作,开发高性能金属合金,为太空探索提供核心材料动力。
与SpaceX合作开发了用于猛禽发动机的绝密超级合金,韧性和耐热性超越以往任何进入太空的材料。与美国运载火箭公司Stoke Space合作开发两种针对3D打印可重复使用火箭进行优化的新型高温合金,提高了制造效率,降低火箭重量和发射成本,且能快速设计迭代。
3
SpaceX(美国)
SpaceX成立于2002年,是当前航天领域断档领先的存在,2024年SpaceX共计进行了138次发射,远超其他国家和公司,其中包括4次星舰发射。
2024年10月13日,星舰进行第五次试飞时,成功使用“筷子夹火箭”方式回收了超重助推。从一级可回收复用火箭猎鹰9号到全部可回收复用火箭星舰,SpaceX刷新火箭发射纪录的同时也在加快新型火箭的迭代,不断突破航天工业的界限。
卫星方面,星链卫星已迭代至V3,单星下行速度1Tbps、上行速度160Gbps(分别是V2 minni卫星的10倍和24倍),搭载下一代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波束成形和交换技术,数据传输更高效,激光通信能力增强,与地面站通信更快、更可靠。
4
APEX(美国)
Apex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卫星平台研制的航天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流程,将卫星平台从高度定制化、长周期的研发模式转变为快速量产的产品化模式,显著缩短交付时间并降低成本。在一年内以不到1000万美元的成本就将第一颗卫星Aries SN1送入轨道,传统卫星平台制造商通常需要3年时间及5000万美元的成本。
Apex卫星平台支持快速集成不同有效载荷,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可自主导航及通信,无需依赖地面站或GPS。拥有Aries、Nova和Comet三款卫星平台,Aries最高可搭载150公斤的有效载荷,可根据不同任务需求,以多种预配置模式生产,GEO Aries最高可搭载120公斤。Nova平台针对更大载荷需求,最高可承载500公斤,Comet则可承载500公斤+的有效载荷。
5
KinetX(美国)
KinetX成立于1992年,专注于深空探测导航、航天器自主控制技术、飞行动力学等领域,是首家为NASA深空任务提供商业导航服务的私营公司,为NASA“信使号”水星任务、“新视野号”冥王星及柯伊伯带任务、“奥西里斯-REx”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等提供深空探测导航服务。
KinetX精确的深空导航主要依赖其开发的光学导航 (OpNav) 软件,使用相机图像来确定航天器相对于天体(行星或小行星)的位置,达到更高的导航准确度,并以更高的精度引导航天器机载相机和科学仪表对准目标。
图像处理软件套件(KXIMP) 用于处理航天器机载相机所拍摄的图像,这些图像被下传到地面计算航天器的惯性姿态及视场中背景恒星和天体的质心。“新视野号”、“欧塞瑞斯号”和“露西号”任务中,图像处理在地面执行,未来KinetX将运行自主OpNav软件的机载系统来执行图像处理任务。
6
Orbital Sidekick(美国)
OSK成立于2016年,利用最先进的高光谱卫星为能源、采矿、农业和野火监测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正在构建由24颗卫星组成的GHOSt高光谱卫星星座,目前已组网5颗。
OSK是最早使用高光谱智能检测油气管线泄漏的公司之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传感器及星载AI平台,实时处理和分析全球管线数据,将异常情况传递给用户。2025年计划监测约20万公里的管道,并已开始识别并报告疑似甲烷泄漏、液态烃泄漏以及可能导致泄漏的施工活动。
7
MDA Space(加拿大)
MDA Space成立于1969年,专注于通信卫星、太空探索、太空机器人、雷达遥感等领域,拥有超55年的航天经验,执行了450多项太空任务。
其主要创新在于通信卫星及太空机器人:
Aurora卫星:软件定义卫星,采用创新数字有效载荷技术,可满足多个非地球静止轨道和频率需求,可动态在轨重构。
Skymaker系列产品:新一代太空机器人,可适用于月球表面探测、着陆器部署、卫星服务以及空间组装和制造等任务。
此外,为NASA月球轨道空间站(Gateway)设计Canadarm3太空机器人,执行重型设备搬运、模块组装和轨道维护等任务。
8
Orbion Space Technology(美国)
Orbion太空技术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小型卫星电力推进技术的研发与制造。其核心火箭科学家团队在霍尔推进器技术和航天器电子系统方面拥有200多年的直接经验。
其核心产品 “Aurora” 霍尔推进系统,体积小、效率高,可维持小卫星的轨道数年,利用电场加速推进剂产生推力,可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不同型号配置。在卫星任务结束时,还可帮助卫星安全可控的再入大气层。 还可配置“El Matador” 太空碰撞防护功能,质量不到500克,推力高达2N,可帮助航天器实现快速灵活的规避机动。
9
Kall Morris Inc(美国)
KMI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太空物流公司,专注于在轨航天器或碎片的重新定位服务,正在开发可提供卫星生命周期终止服务、轨道机动服务及太空垃圾清理服务的系统Laelaps。Laelaps可非破坏性捕获和释放卫星,可在卫星完成既定任务或故障时,将其带离轨道,也可为卫星提供变轨服务;此外,还可以清理太空垃圾。
其碎片抓取技术,包括用于识别太空碎片的软件,及一种受壁虎启发的创新胶粘剂抓取工具——反应式静电粘附捕获凝块(REACCH),能在太空中柔性且安全地捕获太空垃圾。
10
Astranis(美国)
Astranis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综合卫星制造商和运营商,专注于低成本、小型化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技术,为偏远地区提供经济高效的高速互联网服务。
其创新microGEO卫星将传统GEO卫星的尺寸和成本大幅缩减,并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快速部署能力,填补传统卫星无法覆盖的区域通信市场空白。
旗下目前拥有四款卫星:
Prime是一颗Ka波段通信卫星,重量仅约400千克,尺寸和成本是传统GEO通信卫星的1/20。2023年发射了第一颗,目前在轨三颗。
UtilitySat是世界上第一颗多任务商业GEO卫星,能够在Ka、Ku和 Q/V频段执行宽带连接任务。是一颗具有机载推进装置的完全可纵卫星,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执行多次变轨机动任务,以满足紧急需求,目前在轨一颗。
Nexus是为美太空军研制的下一代弹性GPS卫星,暂无更多公开信息。
来源:江苏激光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