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巴黎奥运会后的某次国际赛事采访中,全红婵遭遇日本记者“语言陷阱”——对方全程用日语连珠炮式提问,试图制造尴尬。面对挑衅,17岁的她仅皱眉一笑,起身离场,留下记者僵在原地。这一过程被15秒视频记录,播放量超8000万,冲上抖音热榜三席。
在巴黎奥运会后的某次国际赛事采访中,全红婵遭遇日本记者“语言陷阱”——对方全程用日语连珠炮式提问,试图制造尴尬。面对挑衅,17岁的她仅皱眉一笑,起身离场,留下记者僵在原地。这一过程被15秒视频记录,播放量超8000万,冲上抖音热榜三席。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无声胜有声”的硬核态度网友盛赞:“转身时连头发丝都带着果断!” 她的动作被解读为对不友善提问的“最高级蔑视”——无需言语,实力即底气。金牌绶带被攥出褶皱的细节更引发热议:“金牌都攥出汗了,这才是真生气!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从“局促女孩”到“霸气女王”的蜕变对比东京奥运会被记者包围时搓手指、看教练的腼腆模样,如今的她面对镜头已游刃有余。国家队教练透露,她正苦练英语口语,笑称“下次用英语怼回去”,但团队更认可她“非暴力不合作”的智慧:“避开语言陷阱,守住冠军风度”。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国际舆论:实力碾压一切偏见美国体育评论员约翰逊点评:“她用优雅回应傲慢,展现了大国运动员的修养”。日媒事后试图炒作“不礼貌”,却遭网友反呛:“采访规则明令用中/英文,谁在破坏规矩?”
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
当被追问“未来目标”,她脱口而出的“陈若琳教练”成为金句,折射出中国跳水队“传帮带”传统的成功——老将陈若琳既是技术导师,更是心理支柱。
来源:冠军背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