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步枪:李-恩菲尔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06:03 2

摘要:恩菲尔德镇位于英国伦敦的北郊,英国政府于1804年在那里建立一家兵工厂,最初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只是负责组装布朗-贝丝燧发枪,后来发展成设施完善具有研发能力的轻武器研究和生产厂。虽然英国皇家兵工厂拥有很多轻武器工厂,但恩菲尔德是主要的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制的步枪被冠

恩菲尔德镇位于英国伦敦的北郊,英国政府于1804年在那里建立一家兵工厂,最初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只是负责组装布朗-贝丝燧发枪,后来发展成设施完善具有研发能力的轻武器研究和生产厂。虽然英国皇家兵工厂拥有很多轻武器工厂,但恩菲尔德是主要的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制的步枪被冠以恩菲尔德步枪的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李-恩菲尔德步枪的No.1、No.3和No.4几种系列步枪一直是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中流砥柱。

一、研发历程

1. 起源于早期改进(1888-1903年)

-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前身是1888年英国采用的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LM),使用黑火药发射药。

- 1895年,因改用无烟发射药,恩菲尔德兵工厂改进枪管膛线,推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LE),成为“李氏长步枪”(Long Lees)的典型代表。

- 布尔战争(1899-1902年)后,英国吸取实战经验,首创“短步枪”概念,于1903年定型SMLE(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枪管从762毫米缩短至640毫米,全枪长度1130毫米,成为现代步枪设计的里程碑。

2. 型号迭代与二战改进(1903-1956年)

- No.1 Mk III型(1907年):一战主力步枪,10发弹匣和快速枪机设计使其射速远超同期栓动步枪。

- No.4型(1939年):二战中后期列装,改用觇孔式照门和简化生产设计,成为英军核心装备。

- No.5“丛林卡宾枪”(1944年):针对东南亚战场缩短枪管并加装消焰器,适应丛林作战。

- 战后衍生L42A1狙击步枪(1950年代):改为7.62×51毫米北约口径,服役至1982年。

旋转后拉式枪机:采用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发明的后端闭锁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行程仅需旋转60度即可完成开锁,大幅缩短装填时间 。与前端闭锁的毛瑟枪机相比,这种设计使射速显著提升,熟练士兵可在8秒内打空10发弹匣,被称为“人肉半自动” 。

双排弹匣设计:配备10发固定式盒形弹匣(可通过顶部抛壳口用两个5发桥夹快速装填),容量是同期毛瑟步枪的两倍,火力持续性更强。一战中英军甚至试验性地使用20发弧形弹匣增强堑壕战火力密度 。

2. 短步枪概念的创新

缩短枪身:布尔战争后,英国首创“短步枪”设计理念,将枪管从762毫米缩短至640毫米,全枪长度从1257毫米减至1130毫米,兼顾步兵携带便利性与骑兵机动性 。这一设计成为现代步枪的标杆,影响了后续步枪发展 。

3. 瞄准与精度优化

瞄准具改进:早期型号使用倒V形准星和V形缺口照门,后为简化生产改为柱形准星和U形缺口照门。1939年推出的No.4型改用觇孔式照门,显著提升新手射击精度,300米内目标可轻松命中 。

狙击化改造:No.4型可加装No.32 3.5倍瞄准镜和木制腮托板,成为二战经典狙击步枪(如No.4 Mk I (T)),射程达千米以上,战后还衍生出北约口径的L42A1狙击型号 。

4. 衍生型号与功能扩展

多场景适配:包括丛林作战的No.5型(缩短枪管并加装消焰器)、训练用的.22口径No.2型、消音暗杀的德利尔卡宾枪(发射.45 ACP弹),以及试验性自动步枪查尔顿型号(弥补轻机枪不足) 。

榴弹发射能力:部分型号可加装榴弹发射器,用于反坦克和压制火力,扩展战术用途 。

二、装备数量

- 总产量:累计生产超过1700万支(部分资料称7100万支,可能包含衍生型号),成为20世纪产量第二大的步枪,仅次于AK系列。

- 列装范围:除英国外,广泛装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英联邦国家,并出口至西班牙、阿富汗等地。

- 长期服役:作为制式武器从1895年沿用至1956年,部分国家(如印度警察)至今仍在使用。

三、实战表现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堑壕战优势:10发弹匣与快速枪机设计使射速达15-30发/分钟,英军士兵的齐射火力常被德军误认为机枪压制。

- 特殊弹匣:1916年推出20发弧形弹匣用于堑壕突击,进一步提升火力密度。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欧洲战场:在敦刻尔克撤退和诺曼底登陆中,No.4型的高精度和可靠性支撑英军防线。

-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中,英军凭借No.4型快速射击压制德军冲锋,其沙漠环境适应性显著。

- 亚洲战场:缅甸丛林战中,No.5型短步枪在潮湿环境中表现稳定,有效对抗日军。No.4 Mk II型改进为狙击步枪,参与英联邦部队作战。

- 阿富汗战争(1980年代):反苏游击队广泛使用,其耐用性和远距离精度成为游击战利器。

- 现代冲突:2023年仍有报道称塔利班武装使用该步枪。

- 优势:射速快、可靠性高、操作便捷,被称为“人肉半自动”。

- 短板:7.7毫米弹药补给困难(如八路军评价),刺刀设计不佳(P1907型过长且易脱落)。

- 文化影响:在《集结号》《让子弹飞》等影视作品中成为经典符号,其历史地位与毛瑟98K、莫辛-纳甘齐名。

李-恩菲尔德步枪通过持续改进适应了从殖民战争到现代冲突的需求,其设计理念(如短步枪概念、快速枪机)深刻影响了后续步枪发展。尽管存在弹药消耗快等问题,但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表现和超长服役周期,奠定了它作为“20世纪最成功栓动步枪”的地位。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名气或许比不上德国的毛瑟98K和美国的伽兰德步枪。但其却是20世纪英国陆军最为重要的单兵武器,参加了20世纪前半期英军所有的军事行动,为英国赢得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