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好友的鼓励与支持下,本人的公众号今日起正式与广大艺术爱好者携手同行。本人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中西艺术研究,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借助这个公众号平台,我将如实呈现我的思考、创作以及文字心得,同时也会分享来自各界朋友对我作品的
在众多好友的鼓励与支持下,本人的公众号今日起正式与广大艺术爱好者携手同行。本人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中西艺术研究,近年来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艺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借助这个公众号平台,我将如实呈现我的思考、创作以及文字心得,同时也会分享来自各界朋友对我作品的品评与论述。我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更多朋友共同分享在人生旅途中观察、体验、成长的宝贵经历。
罗宁 2025年4月28日,西安。
美术馆是收藏、保存、研究、陈列和展示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品的专门机构。美术馆有固定的建筑和空间,很多美术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
美术馆是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员。博物馆有综合和专业之分,美术馆就是专业的美术博物馆。Museum(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是指祭祀文艺与科学女神缪斯的神庙,所以美术馆诞生时就蕴含着文明与美。
美术馆的英文写作“Art Museum”,直译为“艺术博物馆”,而中文的“美术馆”来自日语译名。我们所说的美术、艺术在英文中是同一个单词 Art。现在有人对“美术”二字颇有微词,认为美术是实用艺术,不能涵盖当代艺术的特征。我想,“美术”二字我们已用了一个多世纪,且已约定俗成,继续使用也无妨,在我们叫作美术馆的空间里,展示各种当代艺术已顺理成章,所以我说的美术馆就泛指国内的美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 ;对应的,在国外,就是各种类型的古代和现当代艺术博物馆。
当然,美术馆也有综合和专业之分,有展现美术史发展的综合馆,也有构成美术史一个面或一个点的专业馆(如只收藏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当代美术馆、展示名家艺术成就的个人美术馆),还有收藏展示单独艺术门类的美术馆(如油画馆、版画馆),等等。
我们习惯将美术馆与博物馆区别看待。美术馆没有藏品固定陈列展,只有不断举办和变化的短期展,这源于我们的美术馆很多是从展览馆过渡而来 ;而博物馆注重收藏和长期陈列,有的博物馆只固定陈列一次性发掘的文物,几乎一成不变。
还有一个区别是,我们国内对博物馆的收藏有划分 :博物馆收藏历史悠久的文物(民国以前),包括艺术品 ;美术馆只收藏现代(民国以后)的艺术品。加之文化与文物等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不同,很多人认为博物馆很古老,展出的是文物,而美术馆很年轻,展出的美术品不是文物。这与欧洲的划分不一样,他们的美术馆有的是很有历史感的艺术博物馆。
如今的美术馆都在吸收传统博物馆的长处,加强收藏和特色陈列 ;而博物馆在拥有藏品长期陈列展的同时,也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展览以活跃博物馆文化气氛,兼具一些现代美术馆功能。如此一来,二者就更接近了。这并非要将这些馆办成功能差不多的重复机构,而是在有必选动作的考量下,尽情发挥应有的自选动作,使每座馆具有个性。
欧洲的美术馆历史早于我国。文艺复兴时期,1581 年面世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是第一座专为收藏并供大众观赏美术品的建筑物。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常把退位君主的宫殿城堡辟为美术馆,公开展出其藏品,1793 年法国成立的卢浮宫博物馆成为世界美术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中国的美术馆是在借鉴欧洲美术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5 年成立的故宫艺术博物院就是在明清皇宫建筑群基础上,诞生的第一座国办博物馆。20 世纪 30 年代留法归来的徐悲鸿联合文化教育界有识之士,建议国民政府建设一座美术馆,他们认为建立美术馆甚至比办美术学院还重要,因为艺术创造这种能力在课堂上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不断观赏优秀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感悟。美术馆有开启智慧、帮助艺术家成才、提升公民审美情趣的功能。在同样非常重视美育教育的蔡元培等国民政府官员的努力下,中国有史以来首座国家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在南京落成。这足以说明美术馆在那一代有识之士心目中的位置。
1959年建成的中国美术馆,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也是 20 世纪以后中国美术作品的收藏、展览中心,在国家美术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进一步打开,很多人抱着学习和开阔眼界的目的,到了欧美参观,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欧洲的各类建筑,特别是以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为代表以及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艺术博物馆。这些先于我们建立起来的美术馆,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美术馆文化,在作者在卢浮宫参观向全世界传播艺术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从事美术工作的专业人士和美术爱好者而言,看欧洲优秀的绘画、雕刻等作品,就仿佛看到了西方美术史活化石,聆听了西方美术史艺术课堂。这比从书本上获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和很多参观欧洲美术馆的朋友一样,我也有一个从仰视到平视的过程。我先后数次到欧洲,刚开始踏进美术馆时很激动,过去只是在书本上看过,包括一些被神化的大师作品,现在原作就在眼前,在感受这些原作带给我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不乏心灵的震撼。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维拉斯凯兹、大卫、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梵高、毕加索、列宾……当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折服,与其说是参观美术馆,还不如说是一次次艺术朝圣。之所以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包括其前后的艺术如此虔诚,一方面因为我们这代人学习美术的过程,是在引进西式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氛围中完成的,我也曾着迷于对素描、速写、色彩、造型等的训练 ;另一方面是西方美术家的许多创造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始终认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虚心的态度。说他们的作品好并不等于我们的作品不好,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别人。
我热爱中国美术史研究,也喜欢进行中国画创作。尤其是在多次游览欧洲等世界美术馆,零距离观赏西方各个时期艺术品,再返回来研究中国美术史时,才进一步理解中西美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源流,更加领悟到中国艺术的伟大之处。数次参观欧洲美术馆,并反复思考由印象派开始的西方现代艺术脉络,尤其是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也倾慕中国艺术之时,我便再次认定,人类文化源流虽不同,但发展到高处,其精神大多是相通的。在艺术创造的多元世界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这使我再看欧洲美术馆时冷静了许多。无论如何,人类在文明发展中少不了相互借鉴。欧洲的美术馆文化无疑对提升当地民众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点我们能从欧洲观众,包括学生们参观美术馆时的热情状态中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我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时值得思考的地方。从 20 世纪开始,我们几代人在学习研究西方艺术时,美术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美术馆构成了西方视觉艺术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保护、研究、传承我们自己的优秀艺术文化,建立并发挥美术馆的作用仍显得很重要。
每次赴欧洲参观美术馆,虽然时间很紧,但是我仍坚持每天写访问日记,累积下来已有十多万字。虽说今天信息发达超过我们的预想,人们通过互联网很方便就能得知国内外的艺术资讯,包括美术馆的情况。可我总觉得这些还不能完全代替现场参观时的感受。也许出于职业原因,我有一种与朋友们分享的愿望。我多次在美术馆及高校做“美术馆时代”主题讲座,在电视台做“世界美术馆”专题节目,在此基础上,我写出了本书,书中的绝大部分照片,是我参观时亲手所拍。
有学者说,国家强则博物馆强,博物馆强则文化强,我很认同。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都在法、德、英、意、美、日等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事业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已跻身国际博物馆大国行列,然而进一步提升品质,更好发挥其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美术馆已成为城市里的会客厅,是艺术家与艺术家见面的地方,也是艺术家与公众见面的地方。美术馆具有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协助艺术教育、为艺术家创作活动提供交流等功效,其功能日趋专业化和向多层次方向发展,成为多功能文化综合体,成为城市和国家艺术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现代中国艺术家、教育家张仃说,21世纪可能不会给美盲发通行证。现在 21 世纪将过去四分之一,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这需要每位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每一个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做出应有的努力。我希望更多的朋友们走进美术馆,体验艺术品原作的魅力,同时也通过线上美术馆,包括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体验艺术品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的全方位感受。当然不可能也不需要使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但我们要努力成为有一定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公众。一个人的审美素质越高,幸福度也就越高。正如一位智者所说,学习艺术,欣赏艺术使我们变得更丰富、更善良、更高贵。
由此大背景而言,这本书有了些许意义。如果朋友读了它,对欧洲美术馆有所了解,对研究西方美术史有所帮助,或对艺术产生兴趣 ;或者去过同样的地方却已经淡忘,因为读了我的文字、看了我的图片引发了美好的回忆 ;或者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艺术旅游路线 ;等等。那将是我十分欣慰的事情。
谨以此书献给我在欧洲旅行的那些日子,献给为我出访提供帮助的政府机构和中外友人,献给承担繁重家务的妻子,献给一直关心我前行的亲朋好友们。
与美同行,因为美术馆,我们走在了一起。
罗 宁
2023年 5 月于西安
罗宁艺术简介
罗宁,1958年生于陕西扶风。先后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和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历任《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团副主席、陕西省职工美术家协会主席、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第七、八、九次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博协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其国画作品以现代人物特别是女性题材为表现对象,从速写中提炼出灵动率真的线条和形式语言,画风淸新,个性独具,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部分获奖。先后在陕西、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举办作品联展。
出版有《热情的目光》《冷静的目光》《大哥—罗铁宁评传》《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21世纪画坛人物个案研究•罗宁》等数十种专著和中国画作品集,肖云儒、陈履生、陈彦、范迪安等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分别为其作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工程选取罗宁中国画创作实践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出版研究文献专集《罗宁学术研究》3部及巜中国画艺术当代经典大家——罗宁》作品研究专集。
在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期间策划的巜高原高原一一中国西部美术展》及《对话兵马俑一一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展览,在国内外引起反响。
罗宁先生近年致力于美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先后在全国数十座高校和美术馆作学术讲座,陕西电视台曾开设《罗宁话馆》专栏,播出他讲解的世界美术馆50余期。他以艺术欣赏为话题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受到各界艺术爱好者关注和好评。
来源:赛盟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