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坚守与流量困境之间探索,我的能走多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1:14 11

摘要: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将所见所闻写成《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延安和红军及其他们的领袖。于是,我把头条号取名“东行漫记”,内容定位文旅,以独有的视角看咱们这个东方大国。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将所见所闻写成《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延安和红军及其他们的领袖。于是,我把头条号取名“东行漫记”,内容定位文旅,以独有的视角看咱们这个东方大国。

记者出身的我酷爱旅行、摄影和影像,这些年我走过全国所有的省份,写了大量的游记,拍摄了无数照片作为配图。我的文章不是一般游记和旅游攻略,而是对大千世界的深度探索。

与此同时,“东行漫记”还有大量的微头条和短视频,我的视频虽然制作比较简单,但却不乏亮点和思想,例如我创作的视频:旅行的意义何在?是修行也是传播

我以记者的眼光进行观察思考,还对当地旅游业和景区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意见和建议还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文旅部门的关注,如我的一篇推文《三门峡灵宝市:被忽视的函谷关怎样才能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还邀请我前去指导景区建设,于是前记者和现学者的我又变身文旅专家。

在头条号运营中,用户评论不仅是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品牌与用户互动的核心渠道。我的头条号评论接连斩获两项突破:单篇《B站真的要凉凉了吗?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bilibili》评论量达1247条,目前我的账号“东行漫记”总评论阅读量突破十万大关。

在自媒体运营中,评论可以提升用户互动与粘性,而话题性则是引发评论的关键所在,比如下面我的两篇文章:

拉萨只相当于内地的县城吗?实地看过你才真正了解它(评论214条)

总觉得开封清明上河园哪儿不对劲,莫非搞错历史年代?(评论175条)

深耕头条号多年,我始终将评论区视作内容生态的"第二战场"。评论不一定都要正面评价,也可以批评和吐槽。在互联网上,一边倒的好内容不一定有传播力,而是有争议的内容更有传播力。一部分人说好,一部分人说不好,这两部分怼起来,吃瓜群众就会围观、站队、卷入、互撕,就会引发传播的裂变,释放出更大的传播能量。比如颜宁当选院士这一微头条阅读数竟高达19万,而且还带来大量的评论。

早年的网络媒体大量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现在倒过来了。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多次转载我的头条推文,如《广州周末郊游首推黄埔古港,告诉你一条最好玩的游玩线路》《我建议在景区建立一座南仁东塑像,因为他是中国天眼的魂​》等。

《羊城晚报》邀请我在周日专版“七杯茶”里开设专栏,我取名《有稽之谈》,我的头条文章也成了媒体融合的作品。

在“流量为王”的自媒体平台上,我没有随波逐流,还能不忘初心,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头条号在算法的驱动下,流量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价值更为重要。当然,自媒体平台也在变,我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研究互联网生态,希望在短视频当道之时还能坚持文字创作。

我在运营头条号的同时,也对头条也做了一些研究,其中《》一文还被平台引入内部学习。这些年我也不断总结运营经验,希望能帮到其他创作者。

来源:东行漫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