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肥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邑”的美称,“君子和而不同”“以理服人”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年以来,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君子文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创新打造了“君子之议”基层议事协商品牌,通过统筹多元主体和各方资源,搭建各类议
肥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之邑”的美称,“君子和而不同”“以理服人”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年以来,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君子文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创新打造了“君子之议”基层议事协商品牌,通过统筹多元主体和各方资源,搭建各类议事协商平台,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参与自治的主动性和热情,营造出“有事好商量”“商量成好事”的议事协商氛围。
走进肥城市安驾庄镇上前村“一壶茶”议事小院,墙上的几行字格外醒目,“一口茶,解解渴;两口茶,消消气;三口茶,说说事。”简单的话语,如拂面的微风,亲切感油然而生。去年6月,上前村的张大爷和李大爷因为各自地块里的树相互遮阴产生了矛盾,为此两人一直争执不断,老党员刘金玉、齐云平把李大爷和张大爷叫到“一壶茶”议事小院,把两位大爷聚在一起,再喝一壶茶,达成一致意见,张大爷爽快地答应把那一排杨树砍掉,李大爷干脆说把樱桃树往里挪挪,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关系重新和睦。
去年以来,安驾庄镇上前村、南双村、后寨子村等多个村盘活闲置庭院进行改造,院内院外重新装修,设立理论宣讲、议事协商、晾晒评比等功能区,建成“一壶茶”议事小院。村民有什么难事和纠纷,都拿到“议事小院”里议一议,在喝茶聊天中化解了矛盾,沟通了民意,更宣传了党的政策方针。
“议事小院”的打造,不仅为村民调解矛盾纠纷提供了阵地,也成为村民歇脚谈心,为村居发展献言献计的主战场。为让“君子之议”议出成效,落到实处,肥城市委社会工作部灵活搭建各类议事协商平台,在镇村和网格建立起“一厅一室一站”的三级议事协商实体阵地,并融入“君子议事”元素,积极营造“君子之议”文化场景。同时,充分利用村居文化广场、楼宇街巷、村民庭院等,打造“行走的居民议事厅”“议事亭”“议事长廊”等流动协商议事点,“小马扎”“小圆桌”“小长廊”实现“大家事大家议”。
安驾庄镇“一壶茶”议事小院只是肥城市“君子之议”议事协商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君子之议”议事协商品牌的辐射带动,肥城市各镇街结合各自的产业、文化和地域特点,深入挖掘“君子之议”的协商理念与内涵,创新探索了与“君子之议”相衔接的系列协商模式,像湖屯镇受镇内钱新村老柳树与村民40年深厚情节启发,延续在柳树下闲坐聊天过程中化解矛盾纠纷的传统,创新打造寓意“柳干坚、柳条柔、留心办”的“柳心议事”协商工作法,潮泉镇结合该镇樱桃种植的产业特点,推出了“樱桃树下”议事协商模式,有效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据了解,肥城市各镇街村居利用各类协商议事模式共收集民情信息362条,为村民解决诉求181起,化解矛盾94 件。
议以明道,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肥城市“君子之议”议事协商品牌的创建推广,将“文明表达、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君子”理念播撒到每个村居,引导村民群众用理性对话来解决身边的邻里纠纷和民生难题,做到疙瘩众人解、纠纷共同议,找到群众诉求,寻求最大公约数,有效推动村民群众“共商共议”,不但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治理理念的进步,更进一步激发出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来源:肥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