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分享欲」后,我的生活变得更自由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2 05:10 2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分享”的时代。 ㅤ 每一顿饭、每一次旅行、每一次情绪波动,都似乎必须被记录、发布、点赞、评论,才算真正发生过。 ㅤ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习惯性地把生活打包成内容,是否也在把真实的自我逐渐丢失? ㅤ 前几天,我站在天桥上看晚霞,天边的橙红像

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分享”的时代。 ㅤ 每一顿饭、每一次旅行、每一次情绪波动,都似乎必须被记录、发布、点赞、评论,才算真正发生过。 ㅤ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习惯性地把生活打包成内容,是否也在把真实的自我逐渐丢失? ㅤ 前几天,我站在天桥上看晚霞,天边的橙红像被打翻的调色盘,美得不真实。但我只是匆匆拍了几张照,然后开始修图、发文、等待点赞。直到回到家,我才意识到:我错过了那个黄昏。 ㅤ 作家 Joan Westenberg 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不再因体验本身的价值而珍视它,而是单纯为了它的‘可分享性’。” ㅤ 在这个“过度分享”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 ㅤ Westenberg提出了三个简单却有力的建议,帮助我们从“分享的漩涡”中抽身,重新找回与真实自我的连接: 1. 主动选择不分享: 有意识地抵制发社交媒体的冲动,让某些想法和经历只属于自己。 ㅤ 2. 将日记当作“私人社交媒体”: 像发社交媒体一样记录生活,但观众只有你一个。没有表演、没有滤镜,只有真实。 ㅤ 3. 重视独处与沉默的空间: 在没有点赞、评论和转发的干扰下,倾听内心的声音,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 ㅤ 她说:“写日记就是朋克。” ㅤ 在一个推崇曝光、轻视隐私的时代,选择不说、选择只对自己说,反而成了一种勇敢的文化反叛。 ㅤ 这篇文章不是要你“退网”,也不是否定社交媒体的价值,而是提醒我们: ㅤ 我们仍然可以选择慢下来,选择只为自己记录,选择重新拥有内心的宁静。某个瞬间,可以只属于你自己。

来源:Toy Bo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