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将至,为保障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的假期,根据校外培训监管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校外培训市场实际情况,莱山区教体局特发布告知书。请各位家长在考虑为孩子报名校外培训时,充分了解潜在风险,理性选择合规机构,共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大小新闻客户端5与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五一假期将至,为保障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充实的假期,根据校外培训监管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校外培训市场实际情况,莱山区教体局特发布告知书。请各位家长在考虑为孩子报名校外培训时,充分了解潜在风险,理性选择合规机构,共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一、校外培训资质风险提示
1. 警惕无证办学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培训。家长可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或当地教育部门官网查询机构资质,切勿选择“黑机构”。
若机构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可能涉嫌违规经营,存在随时被关停的风险。
2. 核查教师资质
学科类培训教师需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艺术、体育类机构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家长可要求机构公示教师信息,避免聘用无证人员或在校大学生违规代课。
二、安全风险与隐患
1. 场所安全隐患
部分机构为降低成本,租用居民楼、商铺或地下室作为教学场所,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缺失、通风条件差等问题,易引发安全事故。家长需现场查看场所环境,确认是否配备灭火器、应急指示灯等设施。
2. 疾病与健康风险
假期人员流动频繁,若培训机构未严格落实消毒、通风、健康监测等卫生健康措施,可能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建议家长优先选择小班制、分时段授课的机构,并要求机构提供相关预案。
3. 交通安全与人身安全
若学生需自行往返培训机构,家长应规划安全路线,避免途经偏僻路段。同时,需警惕机构人员体罚、辱骂学生或诱导学生参与不当活动,如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并联系教育部门。
三、资金风险与消费纠纷
1. 警惕预付费陷阱
根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超过5000元)。若机构以“折扣优惠”“充值返现”等名义诱导超长期缴费,家长应坚决拒绝,避免因机构“跑路”造成经济损失。
2. 规范签订合同
缴费前需与机构签订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培训内容、课时、退费规则等条款,拒绝接受机构自制的不公平格式合同,或者选择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购课。
3. 保留消费凭证
务必通过正规渠道缴费,索取加盖公章的发票或收据,避免现金支付。若遇退费纠纷,可凭合同与缴费凭证向当地消协或教育部门投诉。
四、教育效果与身心健康风险
1. 避免盲目跟风报班
部分机构通过制造“升学焦虑”误导家长,如宣称“内部升学渠道”“名校名师押题”等。家长需理性评估孩子实际需求,避免加重学业负担,侵占假期休息时间。
2. 关注虚假宣传
对机构宣传的“保分承诺”“短期提分”等广告保持警惕,此类承诺多属夸大营销,且可能通过超纲教学、题海战术等违规方式达成,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3. 重视学生心理状态
假期培训应尊重孩子意愿,若发现孩子出现厌学、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应及时调整安排,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五、家长应对建议
1. 优先选择纳入“白名单”的合规机构,通过官方渠道核验资质。
2. 定期与孩子沟通培训感受,关注机构教学动态。
3. 发现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如超纲教学、聘用无证教师等),立即向教育部门举报。
莱山区教体局温馨提示家长们,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社协同努力。请科学规划假期生活,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优先选择公益性文体活动或亲子实践,让孩子在劳逸结合中全面发展。若确需参加校外培训,请务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共同营造清朗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李京兰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