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第一天是劳动节。辛勤劳动不仅构筑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奋斗在忙碌的生产线,高质量发展涌动澎湃活力;攻关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前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让我们跟随文字,感受劳动成就梦想的故事。
今日导读
五月的第一天是劳动节。辛勤劳动不仅构筑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奋斗在忙碌的生产线,高质量发展涌动澎湃活力;攻关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前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让我们跟随文字,感受劳动成就梦想的故事。
走进江苏东台市红芳花卉种植家庭农场,公路两侧八万多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内,一架架育花台上,一畦畦枝叶青绿,几十万盆苗植,在太阳透下来的柔和光照里,生机盎然。
这里是花的摇篮,花的温床,花的乐园。这片乐园的园丁就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示范技师、新农人万曰芳。
寻芳
万曰芳,曰字是她的辈分排行;芳字是农村女孩起名常用的字,带着长辈对后辈芬芳的愿望。而姓万,1966年出生时,父母一年的工分收入不到三百元,离万太远了。高中毕业后遇见春天的故事,想着脱离贫困,她进了东台县城工艺厂,当了临时工,先学织地毯,后学画国画。经人介绍,认识了西溪古镇在社办砂轮厂做木工的韩友红,二人牵手走进婚姻殿堂,万曰芳从此踏上了与花为伴一生的芬芳之路。
西溪古镇当时是东台县城的菜篮子,种菜收入比粮棉产区高。有心计的菜农们在庭院里开辟了花园,栽些月季、蔷薇、菊花、兰花之类,作为种蔬菜的副业,好看好闻还来钱。小两口也就入行种菜育花,因为想着把效益做大,便准备把家里的承包田全部改种花。公婆俩是种蔬菜的老把式,认为全都种花太冒险,拿起钉耙把几百只瓦筒花盆全砸了。小两口坚持要闯一闯,公公就把二亩三分五的责任田一分为二,老人种蔬菜,她俩种鲜花。
万曰芳全天侍弄花,韩友红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帮工。一串红、观赏菊,弄了不少品种,蔬菜大棚成了花卉棚。两口子控光控水控花期,四处寻觅着用户的信息。恰逢大丰县撤县建市,大丰县的买家找不到卖家,听闻东台小万夫妇家育有花卉,便上门来看货,订下一万盆一串红。两口子捎上本村菜农三千多盆凑够数,到水乡租了条三十吨的挂桨船,几十里水路送到大丰县城,一元五角钱一盆,收获了五六千元钱。公公看到小两口忙得有条理有成效,便把责任田又还给他们都种上了花。
拓芳
某天的一大早,万曰芳两口子将各种各样的花卉装上电动三轮车,去热闹的乡镇探市场。早市上买菜的居民们,看到一车子红红绿绿的花花草草,新奇得什么似的,马上围过来,赏花挑花,一个早市卖出了二百多盆花,进项千把元。
万曰芳好感慨啊,大家都想过好日子,不单要个饱肚子、鼓起个钱袋子,还要有好看的摆设子,香喷喷的家样子。于是,每天天麻麻亮她就起身,忙着往周边乡镇去送花,半径一二百里的二三十个乡镇,先后送了两三遍。“万花芳”的花名、人名传遍了苏中里下河的乡镇坊间。
市场有了,客户多了,几十平方的庭院温室,二亩多地的塑料大棚嫌小了。当时的西溪小镇粮菜间作,家家承包,土地不好流转,难以扩大生产。2000年,她们送花去南京,看到沿途的姜堰县农业局科技园,有40 亩土地要招商,就去报了名。对方派人来考察,见她们有经验、有规模、有资金,签订了长期的承包合同。夫妻俩租用了甲方原有的大棚,又建起十亩田的钢结构温室,以高于当地两倍的日工资招人,稳定有技术的员工。通过外出考察调研,决定选择仙客来作为主打产品,开始规模化的鲜花生产。
仙客来,是报春花的一种,原产希腊、黎巴嫩等地区,近年来国内广泛在温室栽培,九十月间播种,元旦、春节、圣诞节时期开花。仙客来是其学名 Cyclamen 的音译,有着“仙客翩翩至”的诗意,花冠红粉多色,花形别致多样,可做切花、水养,花期长达6个月,适用于节日喜庆、美化家居,市场需求量很大。
两年时间,他们种植的仙客来占有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眼看经济效益向好,却碰上冬季SARS 流行,一万多盆仙客来卖不动。不少种花人改换品种,万曰芳不为所动,坚持扩品种、做规模,人少我多、人无我有地守望着这片市场。第二年春节,两年生和当年生的仙客来全部出手,卖出了好价钱。她们成了给全国仙客来市场兜底的大产家,其他地方缺货了,就到她这儿拿。西边新疆喀什,南方广州港澳,一没货,就来电话要。
经验和资金日益丰富,她们继续拓展。丈夫考察调研,万曰芳谋划定舵,2004 年去上海松江的万亩大棚区,租了两个棚,扩花二十亩。2006年,在上海奉贤的光明集团,租棚 30 亩,大种四季海棠,北京的客户专门入驻她们生产区,每天向北京发出一车货。粗粗算下来,几处大棚每年能有2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群芳
在外面创业,有苦有乐有乡愁,年过不惑的万曰芳想家了。弟弟说,东台开放的门户现在敞得蛮大的,你在外面闯荡了十几年,回来看看吧。万曰芳开车回乡。农业农村局的同志陪着她看了五六个地方,最终在串场河以西、204 国道之东与610省道交汇处,选中了梁垛镇的张倪村:大片农田紧靠公路,交通便捷;公路两旁是绿化带,环境优美;远处有大河、近旁有小河,杨柳依依,风水畅畅,就与梁垛镇签订协议,在这里建立花卉种植家庭农场,夫妇俩姓名中各取一字,农场命名为“红芳”。
她俩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将十多年来辛劳的积蓄投在了家乡。2013 年建成 5 棚温室,2014 年建成 9棚,2015年加建2棚,形成16棚190多栋85000平方米的温室规模。水乡田野绿色环抱中,红芳农场的白色大棚群,在航拍图上成为梁垛镇现代农业的显目地标。
红芳农场定址落户时,张倪村正在奋力脱贫奔小康。红芳花卉乃与张倪村携手并肩,迈开了振兴路上的齐步走。
万曰芳面向张倪村的贫困农户招工,全年聘用30多人,每年发放工资100多万元,给张倪村的小康建设送去鱼和渔。农民谢英(化名)丈夫因车祸去世,带着孤女陷入了困境。万曰芳将她接来做工,每月有工资,度过了艰难岁月,女儿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家庭走出了困境。
万曰芳让农场的姊妹们踏上科技的台阶。聘来的员工,原是栽秧种麦的熟手,在农场伺花就成了生手。万曰芳自任老师,从栽苗、打叶、浇水、控时,到切花、莳花、包装等等,手把手地传带培训,使农家大嫂们成了合格的园林工。万曰芳虽不是农林园圃的科班出身,可她的培训指导却是实打实的技术干货。当初在西溪开始时,她买来相关书籍看图识花地干;到姜堰承包时,她跑全国各地向专家教授们请教;回东台创业后,多次参加市妇联、民政、扶贫协会的相关技术培训,实践、理论加钻研,成了乡土专家行家里手。她将自己学来的知识,以及在实践中探索到而书本上没有的技术和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了农家姐妹们。
引进国外精品花种丽格海棠时,万曰芳特地将外国专家请过来,在大棚里辅导本场的员工。高个儿谢顶敞衫牛仔裤的外籍专家,面对穿着花格子罩衫工作服的农村妇女,就着大屏幕讲课,翻译将英语图文的栽培技术翻给中国农妇听。这场景,无疑是一幅改革开放大格局下中国一线农民踏上科技台阶的共同命运图。现场视频同步上线,网友们纷纷称奇点赞,留言插话满屏飞。
万曰芳以新农人的视野和方式,反哺农场所在地的乡村振兴。农场种鲜花,农民种瓜果,镇村种苗木,各有侧重,有机配合,互不争市,共同振兴。万曰芳带动、辅导梁垛镇130多家农户,种植苗木和花卉,总规模超过 3000 亩。她用“家庭农场+订单+农户”的模式,与周边近40户农家组建合作社,每家年增收25000多元。
张倪村种植了果冻橙、黄美人柑橘、葡萄、西瓜、草莓、桃子等特色品种1000亩,农场员工们提高了技术素质,就是振兴村组的科技种子,成为村组稳产高产的技术骨干和力量。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2 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60多万元,成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一场一村,十年共建,成为梁垛镇现代农业科技园的金招牌。
红芳农场的大门,不只向供地单位开,还向特殊的员工开。万曰芳访得周边有些残疾人,就邀来农场安排照顾工。邻村孔家堡的两位聋哑人,聪明勤劳,就安排给她们轻工巧活,整理花卉。家在四十里外乡镇的小伙子杨刚(化名),下肢残疾,面容阳光,声音爽朗,坐在轮椅上做红芳花卉的带货主播,赢得不少网友的点赞和佳评。善举经年,红芳农场成为扶贫先进单位,残疾人扶持、科普、就业基地。
农家女儿,赤子之心,振兴乡村,反哺给力。2016年,万曰芳被评为“东台好人”,盐城市首届“十佳农民创业之星”。2017 年 4 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万曰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光荣称号。2020 年 6 月,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等九个部门,联合命名万曰芳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021 年 8 月,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给她“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证书;2022 年 5月,又在红芳农场大厅内,给“万曰芳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挂牌,2024 年,升格为“大师示范工作室”,万曰芳为领办人。没上过大学的农家妇女成为“乡土人才大师”,新农人万曰芳实至名归地芬芳了。
竞芳
红芳农场的花卉,培育生长在温室里,同样经受着自然气候的旱涝,感受着社会节奏的忧乐。
2023 年,原应春节前销出的成年花,焐在棚里卖不出,亏损 200 多万元。万曰芳将家里房子卖了 80 万,向银行借款 100 多万,用来给员工发工资。钱财可以损失,人员不能流失,诚信不可丢失。
面对艰辛的“去库存”,万曰芳坚韧地面对,睿智地修改、顽强地书写着神奇的花文章。她扬己之长,让奇花绽放异彩。新上 2 万盆万寿花、3万盆玛克丽特新品种,保持往年规模的常春藤、丽格海棠等高档花卉,做强自己品种、质量、产量的三大优势。
她攻人之玉,让花棚瓜果飘香。开拓 4 万株母本草莓,长成后向业内农户提供 400 万株草莓苗,本场增加数万份盆栽草莓,供育孩家庭来此采摘,享亲子之乐,企稳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 1.7万株无土栽培的吊藤西瓜,使现有设施效益更大化。
然而,市场却用吊诡来考验花卉。近年来,开工竣工的房地产项目日渐减少,原先广求快送的环境布置花、工地场景花、舞台布景花、庆典仪式花等用量不断下降。农场的几万大盆室外用花,窝在棚里没人买。不仅如此,2024年上半年,还有15万盆长寿花、万花筒、五色梅、采叶草等室内花卉,都闷在闺中待嫁;就是“五一”大长假都无人问津。市场无动于衷,何其冷峻乃尔。
万曰芳一方面复旺去年老花。将生长了一年的老花,剪花茎,摘老叶,剔枯枝,除花屑,促使老根生出新芽,散枝换叶,开出新葩。一方面,放弃无望之花。对过期即败的鲜娇莳花,连土放弃,旧盆消毒,换上进口欧土,重新打基泥,育新花。
所幸50万盆草莓战胜了夏季高温的肆虐,百分百地成长,百分百地售出,才在大额损失中砥柱中流,获得不小安慰。而到2024年底,还是请家里兄弟们支持百十万,发了工人工资,至于外欠客商的材料款,只能向商家打个招呼缓一缓了。
2025年元旦,早春的信风吹进了红芳家庭农场,每天要发货十几辆厢式货车。万曰芳应接不暇,组织员工们将客户所需之花,连花盆一起套袋装箱,搬运上车,发往上海、浙江、山东、苏锡常等地。笔者在现场采访的两三个小时,万曰芳就接了 6 个电话,指挥着验货发出 4 辆运花车。 红芳花卉农场,在市场疲软时竞技不懈,在市场复苏时涅槃飞花。
新农人万曰芳一边组织出售成花,一边规划今年育花。仙客来、长寿花、常青藤、丽格海棠,规模上升到 60 万盆左右。草莓苗仍是 50 万盆,巩固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未来的市场上,竞争新的效益和奖章。
作者:朱兆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秘书长。
图源:神笔PRO
投稿信箱:mcxiaozuojia@163.com
编辑 / 叶 心
校对 / 乔可可
审核 / 沈英芝
总编 / 韩丽晴
来源:江苏莫愁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