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健康风险提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2 12:05 3

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一、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皮疹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一)防止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挂蚊帐等。

(二)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外积水容器及时清理,3~5天刷洗换水一次,翻盆倒罐,清除容器内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三)提高自我就诊意识。14天内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地旅居史者,若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伴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而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一)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二)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烹饪熟后食用;尽量不购买活禽,可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禽类。

(三)接触病死家禽后,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有无禽类及相关环境接触史,是否去过活禽市场等。

(四)从事禽类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职业的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皮疹或疱疹,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症状转为重症,极少数可致死亡。目前,已进入流行期。

主要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室常通风,勤洗手。

(二)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

(三)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四)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建议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四、食源性疾病

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我省常见的有毒植物有马桑果、钩吻、乌头、菊三七、化儿草、未烧熟煮透的菜豆和发芽马铃薯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等。

主要预防措施:

(一)不要随意采摘、买卖、食用不认识的野菜、野果等。

(二)采用合适的方法存放、处理和加工。如:马铃薯避光通风贮藏,不宜生食的野菜浸泡、焯水、蒸煮等处理,四季豆烧熟煮透等。

(三)不要饮用自采野生植物(如:草乌、川乌等)泡制的药酒;自制外用的药酒应贴上标签,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误饮。

(四)误食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及时就医。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升高,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若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或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食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主要预防措施:

(一)保持清洁。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洗手;清洁厨房用具;防鼠防虫。

(二)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在加工时使用两套处理工具,储存时分开存放。

(三)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制品要彻底烧煮熟。冰箱里存放的剩饭菜、熟食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四)保持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且冰箱中食物不宜贮存过久。

(五)确保原材料安全。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新鲜健康的食物,瓜果蔬菜生吃前彻底洗净,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文章主要用于传播正能量,宣传健康资讯和发布六盘水卫生健康系统动态,除注明转载外,均系本单位供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和引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站将根据需要全部转载或部分摘录、引用未作版权声明的文章,以传播优秀资讯。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相关所有权人及时联系删除。谢谢合作!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