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国际劳动节如期而至,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劳动”这一永恒的主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的方式不断变换,但劳动本身的尊严与价值,始终未曾改变。相反,在当代中国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正焕发出新的面貌,书写出更加丰富、多元而
“五一”国际劳动节如期而至,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劳动”这一永恒的主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的方式不断变换,但劳动本身的尊严与价值,始终未曾改变。相反,在当代中国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正焕发出新的面貌,书写出更加丰富、多元而光荣的篇章。
曾几何时,我们提到劳动,首先想到的是车间里的工人、田地里的农民、街头的清洁工……他们的确用双手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今天,当我们走在高铁站、写字楼、实验室、直播间,新的劳动者形象正在崛起:程序员敲击键盘、科研人员埋头实验、农民在手机上直播售卖农产品、青年创业者在创客空间中燃烧梦想……劳动的边界被打破,场景变了,工具变了,节奏也快得惊人。但有些东西没变:认真工作的样子,依然那么让人敬佩;把事情做到极致的那股劲儿,依然那么“燃”。
劳动不只是汗流浃背,也可以是用智慧创造价值;不再局限于体力的输出,也可以是情感、创意、知识的生产。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劳动变得更“轻”,更灵活,也更考验人的综合能力。但无论形式如何演变,劳动的根本精神——踏实、负责、进取、担当,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值得珍视的精神内核。
更值得欣慰的是,全社会对于“劳动”的理解,正在悄然升维。曾经,我们习惯以“是否成功”来评价劳动价值,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平凡岗位同样伟大,普通工作同样光荣。年轻人不再纯粹以职业“高低”论英雄,他们愿意当厨师、做木工、开网店、开卡车,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把工作和兴趣、生活和价值更灵活地结合起来。这种劳动的自主感,正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底色之一。
当然,社会对劳动的回馈也在不断升级。政策在跟上——平台劳动者纳入社保、职业教育加快布局、一线工人有了更多培训与晋升机会……国家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回应:劳动不是孤勇,而是一条看得见希望的道路。
今年的五一,我们不妨换种方式去理解“劳动最光荣”: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底气;不是简单的感动,而是制度的支持,是社会对付出的一种尊重与回报。
劳动的样子可以变,但劳动的价值不会变。从工厂到数据平台,从田野到高楼,从手工到智造,奋斗的姿态永远都在。一砖一瓦建起了城市,一行一行代码撑起了世界的运转。你认真工作的样子,真的很酷。
五一快乐,致敬每一个正在发光的你!(张洁茹)
来源:中国江苏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