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新治疗标杆|2025 AACR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2 12:06 2

摘要:尽管ADC、TIL疗法、T细胞衔接器(TCE)、多抗、蛋白降解疗法等不同新分子纷纷崭露头角,但传统的小分子和抗体仍是主流。其中,部分产品凭借出色的疗效在全体大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闪亮登场,并展现出改变临床实践的潜力。

//

• 勃林格殷格翰HER2-TKI有望树立HER2突变NSCLC新治疗标杆;

• 翰森三代EGFR-TKI联合化疗为EGFR突变NSCLC带来一线治疗新选择;

• K药展现头颈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生存获益,该研究为20多年来首个针对可切除LA-HNSCC患者的阳性试验。

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落幕,行业再次见证全球抗癌研究的发展与变革。

尽管ADC、TIL疗法、T细胞衔接器(TCE)、多抗、蛋白降解疗法等不同新分子纷纷崭露头角,但传统的小分子和抗体仍是主流。其中,部分产品凭借出色的疗效在全体大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闪亮登场,并展现出改变临床实践的潜力。

HER2突变NSCLC新治疗标杆

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类癌症之首,约4%的肺癌病例由HER2突变所致。这类患者预后较差,自IV期诊断后的中位总生存期(OS)仅有1.6~1.9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也短于EGFR突变和ALK/ROS1重排阳性患者。

目前,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选择有限。德曲妥珠单抗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NSCLC的唯一一种HER2靶向疗法,但它需要静脉注射,且有较高的间质性肺病发生风险,而其他HER2小分子抑制剂的效果也欠佳。

来自勃林格殷格翰的口服HER2特异性TKI疗法zongertinib有望改变这一格局。它也是勃林格殷格翰和中国生物制药在中国大陆的战略合作产品之一。

拓展阅读

专访张维:白烟会议为“中国关键”扫清最后一道障碍

根据本次大会上公布的Ⅰb期研究BEAMION LUNG-1的结果,zongertinib在携带HER2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突变的晚期NSCLC经治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71%,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14.1个月,中位PFS达12.4个月。

此前,zongertinib已基于该试验结果在美国和中国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携带HER2突变NSCLC患者。它还获得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和优先审评资格,并被中国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根据勃林格殷格翰新闻稿,zongertinib有望为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树立新的治疗标杆。如果顺利获批,它将成为首款针对这一患者群体的口服靶向治疗药物。

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新选择

相比之下,EGFR突变要比HER2突变在NSCLC中常见得多,这也驱动了过去十年大量针对EGFR突变NSCLC的精准疗法获批。三代EGFR-TKI的出现,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群体的治疗范式,不仅显著延长患者OS,在脑转移患者中也优势明显。

2025 AACR大会上,上海胸科医院陆舜教授以全体大会口头报告形式,首次公布了翰森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联合化疗用于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的Ⅲ期AENEAS2研究数据。

拓展阅读

陆舜教授:三种中国创新药试验设计模式原创

该研究纳入了624例受试者,并随机分配至联合治疗组(n=310)或阿美替尼单药组(n=314)。数据显示,IRC评估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3.4个月,联合组中位PFS为28.9个月(vs 18.9个月),所有预设亚组均显示一致获益,联合组ORR为93.2%(vs 87.3%)。

这一结果显示,阿美替尼与化疗联用作为一线治疗可给EGFR突变NSCLC患者的PFS带来显著改善,有望成为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新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阿美替尼用于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Ⅲ期ARTS研究数据也在本次大会上全球首发。数据显示,对于完全切除的Ⅱ~ⅢB期携带EGFR突变NSCLC患者,在适用情况下接受阿美替尼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达19.4个月(vs 未达到),2年DFS率高达90.2%(vs 44.4%)。

基于AENEAS2研究和ARTS研究结果,阿美替尼用于一线联合化疗和辅助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均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若顺利获批,将进一步拓展阿美替尼在EGFR突变NSCLC中的全人群应用。

“20多年来首个阳性试验”

2024年,Keytruda(K药)以294.82亿美元的营收登顶全球药王宝座。不过默沙东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通过拓展适应症、布局联合疗法及开发皮下制剂等策略,最大化K药的价值。

拓展阅读

默沙东CEO谈K药:前路是山不是崖

此次在AACR公布的Ⅲ期KEYNOTE-689研究结果,就支持将Keytruda作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A-HNSC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该研究共招募714例受试者,其中约一半接受Keytruda新辅助治疗,术后继续联合标准治疗(SOC)放疗(伴或不伴顺铂),并进行Keytruda单药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SOC放疗(伴或不伴顺铂)。

首次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8.3个月后,在CPS≥10的患者群体中,接受Keytruda治疗的患者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达到59.7个月(vs 26.9个月),EFS事件的风险降低了34%。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Keytruda组的中位EFS为51.8个月(vs 30.4个月),EFS事件的风险降低了27%。

研究还达成了关键次要终点——改善主要病理反应(mPR)。在CPS≥10、CPS≥1以及所有患者群体中,Keytruda治疗组的mPR率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7%、9.8%和9.3%。治疗组还在CPS≥10患者中展现OS改善趋势。

根据默沙东新闻稿,KEYNOTE-689是20多年来首个针对可切除LA-HNSCC患者的阳性试验,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有望改变临床实践。

该研究联合首席研究员、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肿瘤学教授Douglas Adkins也肯定了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标志着抗PD-1疗法首次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早期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显示出在EFS方面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基于KEYNOTE-689的数据,Keytruda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sBLA)正在接受FDA优先审评,PDUFA日期为2025年6月23日。

编辑 | 姚嘉

总第241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来源:研发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