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张啊,比刚来的时候精神多了”“有咱贴心的父老乡亲照顾,错不了。你看,又有大家挖的这个夹壁洞,等我把伤养好了,赶紧回部队,上战场。”……在肥城市边院镇马堂村,一场名为《红色马堂 血色黎明》的情景剧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重现了1941年马堂惨案中军民浴血奋战
“老张啊,比刚来的时候精神多了”“有咱贴心的父老乡亲照顾,错不了。你看,又有大家挖的这个夹壁洞,等我把伤养好了,赶紧回部队,上战场。”……在肥城市边院镇马堂村,一场名为《红色马堂 血色黎明》的情景剧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重现了1941年马堂惨案中军民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台下观众热泪盈眶。
这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成为边院镇北部山区特色农业联合党委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精神引擎。
当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产业发展血脉,一幅“以红促绿、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徐徐展开。
走进马家堂村,青松翠柏掩映下的泰西军分区马堂后方医院旧址庄严肃穆。1940年,因抗日形势需要,泰西军分区将后方医院和修枪所迁至此处。1941年6月,日伪军突袭马堂村,30多名医护人员和伤员壮烈牺牲,45名群众被捕,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堂惨案。这段浸满鲜血的历史,成为北部山区群众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年来,北部山区特色农业联合党委深挖红色资源,将马堂惨案遗址、泰西军分区后方医院旧址作为重要教育基地,并创作《红色马堂 血色黎明》情景剧,通过艺术形式活化历史记忆。“演员都是本地的村民,每次参演都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先烈们用生命守护家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家乡建设好?”边院镇北部山区特色农业联合党委书记、张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马传力说。
在这里,红色文化不再是陈列在纪念馆里的文物,而是转化为“联村共建、联产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新一代山区人在乡村振兴中勇挑重担。
曾经的北部山区,面临着“支部弱、资源散、产业缺”的发展困境:6个行政村各自为战,集体经济薄弱,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2022年,边院镇党委以“跨村联建”为突破口,成立北部山区特色农业联合党委,将分散的红色资源、土地资源、特色产业串联整合,探索出“党建红”引领“产业绿”的发展路径。
在联合党委会议室,一面“党员责任区”公示牌格外醒目,157名党员分别挂钩蓝莓种植、文旅开发、电商运营等产业模块,形成“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格局。
作为“90后”领路人,马传力不仅将智慧农业引入蓝莓种植,建成10栋“掌上种棚”,实现温度、湿度、灌溉全程智能化管理,更带领党员团队挖掘马堂红色故事,将蓝莓种植基地与红色研学路线结合,打造“采摘蓝莓果、聆听红色课、重走英雄路”的体验式文旅项目。
红色精神催生干事创业热情。老农人任伟放弃自家小土棚,加入联合社成为技术骨干;返乡青年王娟主动担任红色讲解员,在传播历史的同时推销山区农产品。2023年,北部山区6个联建村集体收入均突破20万元,蓝莓产业年产值达200万元,曾经的“薄弱村”变成了“示范村”。
北部山区特色农业联合党委深知,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财富,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以“红色马堂”工程为抓手,联合党委深入实施“红色马堂”工程,集中打造红色展厅、研学等沉浸式文旅项目,同时,将蓝莓、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与红色IP结合,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单价较普通产品提高30%。
更重要的是,红色文化重塑了乡村治理生态。联合党委将马堂惨案纪念日定为“党员奉献日”,组织群众开展爱国教育和产业发展座谈会;成立“红色调解队”,用革命先辈团结奋斗的故事化解矛盾纠纷。如今的山区村,邻里纠纷少了,产业合作多了;“等靠要”思想淡了,主动创业热情高了,形成“组织有力量、产业有方向、群众有盼头”的良好局面。
站在宝金山顶远眺,智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色文旅基地施工正酣,蓝莓园里的党员志愿者正在为游客讲解种植技术。80年前,先烈们用鲜血守护这片土地;80年后,新一代山区人用奋斗续写荣光。
智慧农业让传统种植插上科技翅膀,红色文旅为乡村发展注入文化内涵,联合党委将分散的“小资源”聚合成“大产业”……当红色基因融入产业发展,当革命精神转化为创新动力,北部山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历史遗址,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当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在利益,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边院镇党委书记陈兵
来源:肥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