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团队已联合缅甸考古部门启动分级修复计划,同时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被掩埋千年的原始佛塔壁画。
缅甸蒲甘614座古迹遭强震损毁 国际团队启动分级修复 国宝级壁画重见天日
【仰光讯】缅甸宗教与文化部最新通报,3月发生的强震导致蒲甘地区961座古代建筑中614座严重损毁。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团队已联合缅甸考古部门启动分级修复计划,同时在修复过程中意外发现被掩埋千年的原始佛塔壁画。
千年古迹遭遇重创:此次地震重灾区覆盖蒲甘、阿玛拉普拉、彬牙等古城,受损建筑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蒲甘古城核心区的佛塔、佛寺及附属建筑。
宗教与文化部考古司司长吴昂基表示:“我们在受损最严重的妙齐提寺发现,地震导致部分回廊坍塌,却意外让12世纪建造的原始佛塔内层壁画重见天日,这些壁画记录了蒲甘王朝独特的造像艺术。”
三阶段抢救方案:国际专家团队已组建8个专项工作组,按照UNESCO《突发灾害文化遗产保护指南》展开工作:
1. 紧急评估阶段:对614处损毁建筑进行ABC三级分类(A级:主体结构尚存;B级:局部坍塌;C级:完全损毁)
2. 原址修复工程:优先修复33处国家级重要寺庙,采用传统“木构榫卯”工艺重建主塔;
3. 预防性保护:对周边187处未受损建筑加装抗震基座。
技术突破与争议:在修复曼德勒皇宫遗址时,工程师发现1885年英国殖民时期建造的混凝土基座与蒲甘传统建筑工艺存在兼容性问题。
为此特别成立“古今建筑融合”课题组,尝试将现代抗震技术与千年佛塔建造智慧结合。
但部分学者担忧过度修复可能破坏遗迹的真实性。
最新考古发现:正在修复的明加拉泽迪佛塔内,考古人员发现封存于地宫的13世纪《佛陀本生经》贝叶经残卷,经鉴定为目前已知最完整的蒲甘王朝佛教典籍。
此外,妙乌寺遗址出土的青铜佛像底座铭文显示,该造像可能出自缅甸历史上首位本土佛像雕刻大师之手。
宗教与文化部宣布,将设立2000万美元专项基金,其中30%用于培养本土修复技师。预计首批12处示范性修复工程将于今年雨季结束后启动,重点展示地震中幸存的11世纪"空中宫殿"壁画修复成果。
来源:缅语学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