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思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2 20:24 3

摘要:等阅读完后,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人,可以没有思想,但不能没有思考;人,不能只有思考,还需要思想指引。”对于这样的理解,不知道对与否,但却是这么认为的。

在阅读《民国大先生》的过程中,始终有两个词在脑海里翻腾,这两个词是“思考与思想”。

等阅读完后,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人,可以没有思想,但不能没有思考;人,不能只有思考,还需要思想指引。”对于这样的理解,不知道对与否,但却是这么认为的。

梁启超在清华园的树荫下给学生讲“为学与做人”。他手中的折扇划过空气,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镜片后的目光像烛火般灼灼。那时的他刚经历“护国战争”的喧嚣,正把半生思考酿成《新民说》的思想甘露。这让我想起,那些在历史长夜里闪耀的名字,原都是在思考的旷野上播撒思想种子的人。

其实,思考从来不是哲学家的专利,街口修鞋的老师傅,每次接过开裂的皮鞋,总要对着阳光转动鞋身,用布满老茧的手指丈量裂口的走向,这何尝不是一种朴素的思考?学生解数学题时在草稿纸上画下的辅助线,上班族在地铁里构思的方案框架,都是心灵在现实土壤上留下的浅浅犁痕。

汪曾祺当年在西南联大时,是在茶馆里开始了他的写作之旅。他经常对着空白文档一坐就是半天,茶凉了又热。他时而皱眉在笔记本上画人物关系图,时而突然拿起书阅读起来。后来他在《泡茶馆》里提及:“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因为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这说明思考很重要。

思考是生命的本能,就像树木需要年轮,河流需要河道,人需要在日复一日的琢磨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但光有思考的嫩芽还不够。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时,看着教室里漏雨的屋顶,听着远处的枪炮声,仍坚持写完《中国哲学史》。他曾说:“哲学不能给人面包,但能给人心灵的阳光。”那些在思考中诞生的思想,就像阳光穿透云层,让混沌的思路有了方向。就像梁启超早年主张“君主立宪”,后来在欧游后转向“国民改造”,正是思想在思考的土壤上完成了蜕变。

现代人常困在信息的迷宫里。手机推送的碎片知识像漫天飘絮,看似繁华却难以扎根。但民国那些大师们给我们启示:梁启超的书房里堆满经史子集,却坚持“平昔读书,最恶人云亦云”;陈寅恪在海外留学二十载,学贯中西却始终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们的思想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从日复一日的思考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

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回望,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思想,最初都只是某人头脑里闪烁的微光。但微光若能落在思考的土壤里,经过岁月的浇灌,终会成为照亮时代的火炬。

我们或许成不了哲学家,但至少可以做自己心灵的农夫。 人或许可以在思考中迷茫,但终将在思想中找到方向;可以在世俗里沉浮,但总要在心灵的旷野上,留下几株自己培育的精神草木。

来源:凤都往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