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京爱情故事》会被奉为经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07:01 2

摘要:我第一次看《东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已经到了21世纪。当时的我还没进入青春期,看这部电视剧只觉得混乱和不解:为什么这样的电视剧会被奉为经典?

2025年04月27日 19:52北京

我第一次看《东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已经到了21世纪。当时的我还没进入青春期,看这部电视剧只觉得混乱和不解:为什么这样的电视剧会被奉为经典?

你爱他,他爱她,她爱他,他还她,除了女主,每个人都犹犹豫豫,搞虾米啊?

女主这么这么这么可爱,男主居然还选了毫无趣味的女二号,是不是眼瞎?

当几十年光阴过去,我渐渐理解了这部作品的经典之处:对于日本来说,那是一个旧时代最美丽的夕阳;对于中国,那是一轮新时代冉冉升起的旭日。

01 「莉香」只会诞生在泡沫时代

莉香从小在海外长大。这样的经验,让她追求新鲜、喜欢不确定、价值观更自由、行事上也更独立。

然而,也因为这样的经历,她似乎觉得自己是一颗没有根的树,也没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固定朋友。

缺少什么就会向往什么,骨子里,乡土的热情、稳定的玩伴、质朴不功利的性格、互相扶持的牵绊感对她有致命的吸引力。

而第一季,剧本就完全铺垫好了她会爱上完治的理由。

作为四国这种“小地方”进“东京”的务工青年,完治有三个时常聚会的发小,互相帮扶。在午餐时,完治作为新人,会直接反馈吃饭时可不可以不要谈工作;而在观察到莉香剥不开核桃时,完治会主动帮她剥。

这些小体验,都让莉香感觉到新鲜。她适应了东京的快节奏,适应了边吃边谈工作,适应了所有事情都自己做,不麻烦其他人。

于是,从那一刻起,她迷恋上了完治,他身上有莉香特别想要的东西。

然而,这样的“莉香和完治”只会诞生在泡沫时代。

如果人不可能同时在年轻的时候“多金”,这样在上班之外全情投入的恋爱就不会存在。

当日本经济破灭,小镇男青年们已经很难进入到跨国大公司邂逅都市女孩们;

↑ 东爱中的同乡三人组,下班后总能吃高级餐厅泡酒吧

而跨国大公司的女孩们,要么在“裁员”的压力下,努力工作没有时间恋爱,做好独身终老的准备;要么,在被裁员前赶紧找到多金理想的对象,结婚生子;要么,逃离日本,在还有希望的海外开启新的生活……

女二里美,可能会因为少子化,而丢失幼儿园的工作,然后回老家;

男二三上,虽然长得帅,但是会因为是小地方出来的,且成绩太差,未来也没有希望赚到大钱,而遭到未来岳父的嫌弃,女三大概率也会迫于压力离开三上。

↑ 日本人从1970年之后就开始渐渐不结婚了

正如2020年的新版东京爱故事,莉香对爱情的态度从需要全心投入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奢侈品,男主则成了呆萌奶狗。这么改编自然是迎合了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已经从“恋爱脑”发展成了“打死恋爱脑”。

总之,一个社会让年轻男女都没有足够的物质、时间和精力来谈恋爱;男女性择偶也不会只看脸和安全感,而不考虑社会经济地位;“东京爱情故事”的基础也就无法成立了:

就像一个网友说的,在平成萧条的时代,莉香可能会当回上司的小三;完治当着外包员工,一直在一线忙碌,为各种质量问题背锅……

↑ 到处都是建筑工地的1990年的日本和喜欢不确定性的莉香

02 泡沫时代的服装

B站上有一个视频,说《东京爱故事》拍摄时的1990年的街头和2022年也没多少差别,然而,它们可能还是不一样的。

泡沫经济余晖的街头,仿佛人手一件长款廓形Burberry 风衣。

有意思的是,莉香的风衣和完治的风衣虽然看上去相似,但莉香的扣子是牛角材质的,而完治的扣子则是塑料的,主打一个价格差异。

为了表现莉香的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服化道给她的设定也很有意思:

1、 莉香尤其喜欢穿阿玛尼超大垫肩西装西装。

阿玛尼西装的设计理念,是想打破性别的偏见。他让女性也能穿着男性西装,用“宽肩”来在商务场合,来展现“男性也能看得懂”的自信形象。

多说一嘴,1985年,日本通过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女性在职场的权益在法律上终于有了保障。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展现气场的力量宽肩风格开始流行,这在女二、女三的着装上也有体现,甚至辐射到了我国,我记得我小时候妈妈的衣柜,也全是垫肩风格的西装。

↑ 莉香这套藏蓝金属扣西装成了经典,扮演者铃木保奈美近几年也拿出来穿过,竟无违和感

2、 莉香偏好穿裤子,而不是裙子;穿鞋也偏好低跟的乐福鞋和玛丽珍鞋;这样,她方便进出仓库和跑步,手里拿着比自己还高的货物,却从不让人帮忙

↑ 偏好裤装和自己拿行李,看到其他妹子被照顾,也开始假装拿不动行李的可爱莉香

P.s. 三上你一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哪儿来的钱买车和奢侈品的?

3、 虽然大部分公司都有“必须穿制服”的规定(因为同事女生有人是穿统一制服的),但是莉香却在工作场合一直穿自由的通勤装,她和她的闺蜜也都是这种“自由派”

P.s. 莉香唯一一次穿裙子,是和穿着香奶奶的闺蜜逛街

4、 莉香和她闺蜜,疑似使用很多欧美大牌的商品,但莉香偏好实用性和装饰性兼顾的设计。比如这个超大黑色moschino托特包,能装下好多好多东西,却压住了莉香。或许这象征着莉香内心背着同时照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沉重担子吧。

03 泡沫时代的选角

无论是1988昭和末年的可口可乐广告*,还是1990平成初年的《东京爱情故事》,男女主角的选角上,都透着一股“美式风”。*见前作《1998年之前,日本人仍相信「经济很快就能复苏」》

大高个、健康肤色、整齐的白牙、大长脸。如果你去日本就会发现,这些要素在日本可不常见。

↑ 日本男女平均身高1945-2007

女性角色全都超过一米六,织田裕二、江口洋介都是一米八左右的大高个;

而在女性妆容上,时髦女郎(约会装扮)往往大红唇、浓密的眉毛和黑发、高跟鞋、夸张刘海、kirakira的大耳环大手势;莉香的闺蜜还留着那个年代流行的男式短发。

这种审美倾向,或许也可以用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George Taylor)在1926年提出的“裙摆指数”(Hemline Index)来解释:

经济越繁荣,女性裙子越短。但其实,这个指数本质和裙子无关,其本质还是“社会信心”。

经济越繁荣,社会相对安定,人们消费能力强,就越愿意在时尚和外表上折腾自己,追求新颖、个性化;短裙、短裤作为女性个性张扬的体现,就会开始流行。

而经济衰退时,社会情绪很down, 人们倾向于选择较为保守、经典的款式,而长裙子则更符合这种审美需求。

↑ 油管上日本百年流行装扮变迁,泡沫经济时期更明艳中性,平成末年则更保守柔和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风格现在叫做“港风”, 或许,叫做“经济繁荣风”更为合适吧!

**

B站弹幕里,很多年轻人评价《东京爱情故事》是“科幻”和狗血:莉香怎么会喜欢完治?完治怎么会在拥有莉香之后,还如此动摇?

但如果把每个角色都还原到泡沫经济时代,结合主角团的成长经历,把他们每一个人都还原成一个“感性的人”来看,这部剧其实非常写实。

↑ 故事的一开始就交代了完治的自卑和安全感稀缺,也对照出莉香的人生态度;

两人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预埋下了BE结局。

很多老一辈会无法接受莉香和完治最后的选择,但莉香和完治的需求终究就是不匹配的,一开始就是不匹配的;

传统和现代虽然能短期吸引,但如果没有足够强烈地融合意愿,现代会持续激发传统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传统则会束缚与吸干现代那鲜活的生命。

是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面包决定了爱情的形态。

当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莉香与完治”可能就不会再在日本存在了,可落日是那么的美好,虽然时光留不住,但那些曾经闪亮的日子,却以胶片形式,变成了勋章,永远留在了人们心灵的某一个角落,这也很好,不是吗?

此时,脑海里必须要响起一首歌的旋律, 听到这旋律的时候,你眼前里会浮现什么人呢?

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突如其来的爱情),小田和正

来源:三半撩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