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08:20 1

摘要:亲本选育是杂交水稻的基因基石,科研人员需从全球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具有显著差异的优良亲本,例如选择抗倒伏性强、根系发达的品种作为父本,搭配穗大粒多、分蘖能力突出的品种作为母本。这一过程需对上千份样本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其遗传特性,确保双亲在抗病性

杂交水稻怎么培育出来的?

杂交水稻的培育是一项融合了遗传学原理与农业技术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人工干预实现水稻品种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产量与抗逆性。

亲本选育是杂交水稻的基因基石,科研人员需从全球水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具有显著差异的优良亲本,例如选择抗倒伏性强、根系发达的品种作为父本,搭配穗大粒多、分蘖能力突出的品种作为母本。这一过程需对上千份样本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其遗传特性,确保双亲在抗病性、光合效率等关键性状上形成互补。

不育系与恢复系的精准配组是技术核心,中国首创的"三系法",通过构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角体系实现杂交制种。以珍汕97A不育系为例,其雄蕊退化无法自交,需与保持系杂交维持种质纯度,再与恢复系杂交产生可育的F1代种子。而两系法则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在特定光照周期下实现不育性与可育性的转化。

简化制种流程,田间管理贯穿杂交水稻全生命周期。在海南南繁基地,科研人员通过错期播种调控花期相遇,使不育系与恢复系扬花期重叠5-7天。授粉阶段采用"赶粉"技术,利用绳索振动父本植株促进花粉扩散,配合无人机监测授粉效率。收获后需对杂交种子进行严格筛选,通过X光机检测空瘪粒,色选机剔除异色籽,确保纯度达99.9%以上。

现代生物技术正推动杂交水稻向精准化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将抗稻瘟病基因、氮高效利用基因等导入不育系,使第三代杂交稻在极端气候下仍能保持75%以上结实率。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未来有望实现不育性状的定向调控,进一步简化育种程序。

来源:老吕説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