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闹事的时候,就像租客按时交房租,默默吃着你胃黏膜里的营养;一旦情绪不稳、饮食不当、作息紊乱,它就翻脸不认人,搞坏你的胃,甚至一步一步把你拖进胃癌的深渊。
你可能不知道,全中国超过一半的人胃里,住着一种“老赖”细菌——幽门螺杆菌。
它不闹事的时候,就像租客按时交房租,默默吃着你胃黏膜里的营养;一旦情绪不稳、饮食不当、作息紊乱,它就翻脸不认人,搞坏你的胃,甚至一步一步把你拖进胃癌的深渊。
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22年版)》,我国成人感染率超过50%,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接近80%。你身边的人,可能一半都有,只是没查出来。
问题是,这玩意儿不是你想“赶走”就能赶走的。
抗生素?是有方案的,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层出不穷,但耐药性让医生头疼,复发率也高。更别说很多人根本不坚持吃满疗程。
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有没有什么生活方式的改变,能让幽门螺杆菌“住得不舒服”,甚至“自动搬家”?答案是,有,而且还不少。
但别以为这些习惯是“吃点清淡的”“不熬夜”那么简单,咱今天深挖五种真正让幽门螺杆菌“害怕”的生活方式,都是我在临床上看到无数患者验证过的,靠谱得很。
第一种: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别随便省一顿,也别随便加餐
现在很多年轻人,早饭靠咖啡撑,中饭靠外卖凑,晚饭吃成自助。胃就像个委屈巴巴的工人,排班混乱、工作过劳,最后只能罢工。胃酸分泌是有节律的,如果你老是跳过某顿饭,胃酸在没人“接盘”的时候,就会腐蚀胃黏膜,幽门螺杆菌就趁虚而入。
而且这货还特别喜欢酸性环境,不规律饮食让胃酸分泌紊乱,正中它下怀。你要是能做到规律吃饭,别让胃空着太久,反而能抑制它的活跃度。饭点不吃饭,就像深夜不睡觉,都是在透支你的胃的信用卡。
第二种: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尤其是家庭聚餐时
很多人不明白,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不是空气,不是水,而是“口口相传”。你想想,一家人吃饭,菜一筷子夹来夹去,筷子上沾的就是口水。家里有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其他人几乎难逃一劫。尤其是父母喂孩子吃饭,先尝一口再喂,几乎是“强制感染”。
公筷公勺不是讲礼貌,是保命。别觉得麻烦,这个习惯一旦建立,能从根源上切断传播链。尤其是家里已经有人感染,就更要坚持,不然治好了一个,过几个月全家又复阳,治了个寂寞。
第三种:每晚十点前上床睡觉,尽量别再熬夜追剧打游戏
熬夜是现代人的慢性自杀方式,幽门螺杆菌却最爱这种“自毁式生活”。理由很简单:免疫力下降。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免疫系统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幽门螺杆菌的增殖。但你要是长期睡眠不足,身体根本没有精力去“修墙补漏”,黏膜屏障破损之后,幽门螺杆菌就像小偷进空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长期熬夜会导致胃肠道副交感神经紊乱,胃酸分泌本就容易失衡。很多胃溃疡、胃炎患者,发病高峰就是连续加班熬夜之后。不是说熬夜直接让你感染幽门螺杆菌,而是你给了它一张通行证。
第四种:少喝含糖饮料,尤其是空腹时
你以为你喝的是快乐水,其实是幽门螺杆菌的“营养液”。高糖饮料能促进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还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尤其是空腹喝冰可乐,直接刺激胃酸分泌,还可能造成胃痉挛,久而久之,胃黏膜越来越薄,幽门螺杆菌越来越嚣张。
更可怕的是,那些“无糖”饮料,虽然没有蔗糖,但里头的代糖也可能扰乱胃肠道菌群平衡。菌群一旦失衡,幽门螺杆菌就成了“村霸”——说一不二,横行无忌。
建议是:真的想喝,也别空腹喝,一天一瓶以内,别天天当水喝。口渴还是喝白开水,最安全最解渴。
第五种:每天吃点发酵食物,但要挑对了吃法
别急着说“酸奶有糖不健康”“泡菜不卫生”。发酵类食物里藏着一群胃的好帮手——益生菌。它们能在你胃里和幽门螺杆菌“打擂台”,互相抢地盘。谁赢谁输,很大程度上看你喂不喂它们吃饭。
但重点是,要吃对。很多市售酸奶打着“益生菌”的旗号,结果高糖高脂,反而帮了幽门螺杆菌的忙。真正的好酸奶是那种原味、低温、无糖的;泡菜要是自己家里干净腌的,还是可以适量吃一点的;纳豆、味增汤、糟白菜,这些传统发酵食品,其实很值得重新拾起。
古人讲“药补不如食补”,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饮食智慧,有些真的不是迷信。云南、贵州某些山区,虽然医疗条件一般,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反而不高,跟他们吃发酵食物的习惯不无关系。
说到底,打败幽门螺杆菌,不是靠一次性根除,而是靠长期“断它水源”。你不喂它,它自然活不下去;你不给它环境,它自然搬家走人。
再来一嘴“医生的吐槽”:
真的太多患者,查出来幽门螺杆菌后,第一反应是“吃点药不就好了”,吃完药第二天就开始喝奶茶、吃火锅、熬夜、暴饮暴食。你说,这能好?胃不是铁打的,药也不是万能的。你不改变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就会一次次回来,像渣男一样,甩都甩不掉。
真正能保护你胃的,不是医生开的药,而是你每天对自己身体的那一点点“自律”。
关键提醒:如果你已经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要规范治疗,配合医生的根除方案,别自己乱停药、乱吃偏方。
以上五个习惯,是辅助你“打持久战”的利器,长期坚持,你会发现胃好,人也精神了,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工作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22年版)[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291-306.
[2]李强,王雪,刘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45-49.
[3]周静,程晓红.公筷使用对家庭幽门螺杆菌传播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3):260-264.
来源:刘医师科普汇